中国成人肥胖指南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前言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 又是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 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 前体重超重者已达 22.4%, 肥胖者为 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 年 4 月,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 邀请临床医学、 预防 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 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 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对我国 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 (BMI)、腰围、血压、 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 工作组同意以 BMI 值 24 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 BMI28 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 85cm,女性腰 围≥80cm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 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 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 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 与控制指南》。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希望本指南 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 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年 3 月 10 日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 主编:陈春明 孔灵芝 成员:闻芝梅 周北凡 陈吉棣 李光伟 王文绢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 史轶蘩 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陈春明 主任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周北凡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 陈君石 教授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杨哓光 副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吉棣 教授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黄建生 副主任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孔灵芝 处长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李光伟 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傅祖植 教授 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 贾伟平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武阳丰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 吴兆苏 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柳启沛 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永慧 副研究员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蔡 威 教授 上海市新华医院 丁宗一 教授 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 张志强 副研究员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季成叶 教授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赵熙和 研究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 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支持 , 特此致谢。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目录 1 引言 2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2.1 体重指数 2.2 腰围 2.3 肥胖程度分类 3 肥胖的流行特点 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3.2 全球增长迅速 4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4.1 遗传因素 4.2 环境和社会因素 4.2.1 进食过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