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浒传》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粗读:看目录,抓主干。
带着目录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几个主干词去阅读去思考,读的过程尽量圈划出以上几个主干词,这样做只为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增强对这几个主干词的印象,不要有压力,读你懂得的地方,围绕这几个主干词,做一些简单的概括就可以了。
析读:格主干词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懂就问,探究到底,格物致知,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去研究。
①【格词:天师为什么是张姓?】【致知:道教,张道陵祖天师】
理解:【天师】 岐伯是相传为上古 黄帝之大臣、太医,兼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被尊称为天师。帝曾使 岐伯遍尝百草,主持医病:并与之谈医论药。所以后世 岐黄并称,尊为医学始祖。张隐庵在《黄帝经世素问合编》里说,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张天师】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 张衡为“嗣师”,其孙 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此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 陕西),徙居 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一代天师。从元世祖 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张道陵子孙自称,以及民间的称呼,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过。从此时开始,张天师开始总领江南道教,并在元代中后期,各种符箓道派都集合在周围,形成正一道。
②【格词:祈禳?】 【致知:祈求解除灾患的祈祷,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
理解:【祈】即祈祷,指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有祈晴、祈雨、驱蝗、祛病、遣瘟等祈求解除灾患的祈祷,也有祈嗣、祈福寿以及求国运绵久一类以求福祉为主的祈祷。
【禳】禳,攘也,解除、去除的意思。又称禳灾、禳解,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道教一开始就将禳解灾害作为法术内容,大凡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天灾人祸等均在禳解范围之内。就自然灾害而言,有禳火、禳星、禳年(流年不利)、禳风灾、禳旱灾、禳地震等等;就社会生活而言,有禳官事(诉讼)、禳时疫、禳盗贼等等。甚至日常生活中发生恶梦、鸦啼当头等视为不祥之兆的事,皆有专门禳解之法。
③【格词:瘟疫?】【致知: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理解:瘟,汉字,读作wēn,解释为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亦称瘟病、瘟疫、热病等。疫是形声兼会意字,疒(nè)为形,役(省略彳)为声,役也表意,役指服役者,疫指服役的人患的疾病,即传染病。
④【格词:太尉是什么官职?】【致知:三公,正一品,掌军事,隋唐以来,品级虽高,无实际职事】
理解:太尉,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宋设太师(正一品)、太傅(正一品)、太保(正一品),称为“三师”,设 太尉(正一品)、司徒(正一品)、 司空(正一品),称为三公(《宋史?职官志》)
三、格物致知:完整概括。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围绕刚才思考的目录中的词语来概括:
起因:因为瘟疫(流行传染病)盛行,在天子降下诏书大赦天下罪囚,民间税赋全都赦免的情况下,瘟疫更盛。范仲淹提议需请龙虎山的张天师来祈福禳灾,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仁宗天子御笔亲书提点太尉洪信(正一品高官)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去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昼夜来朝,祈禳瘟疫。
经过:这代天师在山顶搭盖茅屋修行,太尉沐浴,更换布衣,自背着诏书,步行上山去求见张天师。走山路,先后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一条雪花大蛇,险些送了性命。正待再要上山去,见到了一位骑黄牛吹笛子的道童,转述天师乘鹤驾云去了东京。洪太尉想起刚才危险,下山去了。下去后,众道士说道童就是天师。晚上安排宴席招待太尉,第二天早餐过后,道士请太尉游山。游到伏魔之殿,要进殿,道士说这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不让进,太尉不顾道士劝阻,揭开封皮,打开大锁,看到殿中央有一石碑,碑碣后面有四个真字大书,刻着“遇洪而开”,太尉看后大喜,叫人掘起石碑。
结果:(误,不是本意)放走108位魔君,本为禳灾却惹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