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焦作市地处北纬 34°48′16″~35°29′30″,东经 112°32′48″~113°39′45″之间,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 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 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 城市。
(二)地形地貌
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 溪流潺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区 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 1327 米和 1116.9 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
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 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 130 米左右。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 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 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 95 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 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 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 85~1300 米。东西最长处 98 公里, 南北最宽处 55 公里,国土总面积 4026 平方公里。其中海拔低于 200 米的平原约 2959.5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3.5%,海拔 200 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 1066.5 平方公里, 占 26.5%。
(三)气候概况
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 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 11.4~14.9℃,1 月最低,7 月最高,极 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 43.6℃。有效积温 4633~4974℃,无霜期 219~231
天,年均日照时数 2484 小时。年均降水量 575~641 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 不均等特征,全年 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 7~9 月份,这种水热同步的气候特点, 适宜多种树木生长。
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四)水文概况
总体上讲,焦作市属河流较多的地区。境内分布的较大型河流有黄河、沁河、新、老漭 河、丹河、大沙河等,还有云阳河、神仙河、瓮涧河、普济河、山门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属 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拥有群英、八一、马鞍石、顺涧湖、青天河等多座水库,基本上
可以保证常年有水,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林业灌溉。
焦作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 为 21.65 亿 m3。其中,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8.1 亿 m3,岩溶水 2.55 亿 m3,过境水
3.0 亿m3,省分配焦作市的引黄指标 8.0 亿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为焦 作提供 2.82 亿m3 的用水指标。目前,引黄水量较少,总量空间较大,黄河小浪底水库的 建成,为黄河在枯水期不断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时间分布上也较均衡。这些条件为我市的 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惊世创意焦作缝山,以大胆的艺术想象警示人们:人类过去的无序采石带给地球 身体的伤害。作为创意的一部分,焦作市缝山公园内雕塑有一枚巨大的医用手术针,;
1.2 地层
本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 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太古界(Ar):出露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主要岩性为中等程度变质作用形成的片 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 1000m。
震旦系(Z):分布于山区马鞍石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 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状砂岩,厚度 100—500m。
寒武系(E):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总 厚度 300—500m。分下中上三统。下统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 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上统是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
奥陶系(O):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岩—二叠系地层之下, 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总厚度 500m,分中统、下统。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 岩性为青灰色细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中统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 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在石炭系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