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助鉴赏(教师中心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知助鉴赏(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东台市四灶镇中学 史亚军 乐永宏 诗言志,诗传情。诗歌总是诗人用心尽情地创作出来的,总是用来体物写志抒情述怀的。而诗人借助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情感与志趣总是与其社会背景、人生经历、重大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读者对诗人的经历、处境、性格、志向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后,必定有助于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 有助鉴赏 《孟子万章》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就是考查作者的家世、处境、行踪、交游、求仕等;论世,就是考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等。通过这样的考查,就能把握时代主旋律和作者心灵的脉搏,就能理清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诗歌深远的主题,就能更好地鉴赏诗歌。 以鉴赏边塞诗为例,就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就要对诗人的人生理想有所认识。因为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人生取向的作品。 早在南朝的宋,鲍照就写过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继其之后,有“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而到了盛唐,唐王朝国力强大,开疆拓土,战争频仍,大唐帝国的声威和尚武的精神激励了不少诗人投笔从戎,走向边关,求取功名,一显豪迈与悲壮。再到中晚唐,国势渐衰,凄婉哀伤。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边塞诗则更多地体现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但不管在什么时期,边塞诗始终高奏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边疆的新天地、新生活拓展了诗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的题材,形成了边塞诗的不同风格,促使诗风发生重大的变化。边塞诗人或描写瑰丽奇异的边塞风光,或描写凄惨壮烈的战争场面,或抒发胜利的喜悦,或表达失败的痛苦。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异彩纷呈,或豪迈旷达,或雄壮悲慨,或委婉清丽,或缠绵哀怨。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风尚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造就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知人论事 有助鉴赏 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抒情明志总是缘事而起的,有时还要巧用典故。因此知人心迹,剖析其事,洞察典故,有助于准确地鉴赏诗歌。 如知陶渊明曾因“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又因“性刚才拙,此物多忤”,因过不惯官场的那种巴结逢迎、讨好谄媚的生活,忍受不了入世与归隐的煎熬,一怒之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挂印而归。就不难理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那份自由与快乐,就不难理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那份恬淡与爽朗,就不难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自得与悠然。 如知刘禹锡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被任用,却又因“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次被贬。宦海莫测,就不难理解“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揶揄,就不难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感慨。同样因仕途失意,发出感叹的还有柳宗元、白居易等。 如知历史事件或历代典故,也有助于诗歌鉴赏。 如知孙刘联合,借东风,烧赤壁,就不难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悲叹。如知《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此曲乃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靡靡之音终成亡国之音,就不难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讽喻。 如知西晋张翰(字季鹰)做官洛阳,偶见秋风起,想到了故乡的莼菜与鲈鱼,便弃官而归,“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爱国词人辛弃疾委婉地表达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心壮志。 如知严子陵垂钓远祸与韩信功成名就却被害,就不难理解“严子陵钓滩,韩元帅将坛,那一个无忧患”张养浩绝弃仕途、潜心归隐之志了。 要做好知人论事 ,只有广泛涉猎,加强积累,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才能更加便于诗歌鉴赏。 知人论诗,有助鉴赏 在对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历史掌故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对作者其人及其艺术风格作适当的了解,那就更有助于诗歌鉴赏。 对于个人而言,如知其家庭背景、身世经历、婚姻情感等都有助于诗歌鉴赏。 如知李清照身出名门,少年无忧无虑,就不难理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情怀。嫁给赵明诚后,赵明诚出外游学,李清照题帕寄情,就不难理解“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怀。北宋灭亡,南宋蛰居杭州,国破家亡,诗作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了,就不难理解“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的惆怅情怀。丈夫病亡,国土沦丧,就不难理解“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爱国情怀。真是“物是人非事事

文档评论(0)

scj112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605213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