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动物病理 肾炎 泌尿系统病理:肾炎.doc

动物病理 肾炎 泌尿系统病理:肾炎.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镜头 知识结构 教案 备注 1级 2级 3级 3 肾 炎 一、肾小球肾炎 肾炎是以肾小球和间质的炎症变化为特征的疾病。肾炎的类型常有肾小球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肾炎和肾盂肾炎。 (一)发生原因和机理: 一、肾小球肾炎 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指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在肾;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其他疾病引起或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一)发生原因和机理: 肾小球肾炎的大多数类型,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机制包括: 1、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内固有的不溶性肾小球抗原或与植入肾小球内的非肾小球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结合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不同性质的抗原发生不同的抗体反应,引起不同类型的肾炎。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血液循环内形成的非肾小球性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内。这些抗原可以是外源性的(感染产物、异种蛋白、药物等),也可以是内源性的(甲状腺球蛋白、肿瘤抗原、DNA等)。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在肾小球内沉积,造成肾小球损伤。 (二)肾炎的分类 (二)肾炎的分类 根据肾小球性肾炎的发展经过不同,可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 眼观:早期变化不显。以后肾脏轻度、中等肿大、充血、质软、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光滑色红而称为“大红肾”,可见肾小球呈细小红球状。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出血,肾表面、切面可见指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似蚤咬状而称“蚤咬肾”。切面皮质水肿增厚,条纹模糊,与髓质分界明显。 猪瘟肾炎-出血点 镜检: 初期病变主要表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主要表现为管腔狭窄、贫血,仅能见到少数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增生,并有白细胞浸润,致使整个肾小球体积肿大,充满球囊腔,细胞密集,胞核数增多。 急性肾炎早期 随着上述病变的发展,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缺血,变性坏死,其管壁通透性增强,病变转入渗出过程占优势。此时血浆中蛋白质成分和红细胞就会渗出到球囊内,压挤毛细血管球,使血管球体积缩小;当渗出以浆液为主时,球囊内充满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有时以红细胞渗出为主,其球囊充满多量红细胞,根据球囊内渗出物的性质不同而分别称为浆液性肾小球性肾炎和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 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2张图) 浆液性肾小球性肾炎(2张图)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眼观:肾体积肿大,苍白色或灰黄色,质软,表面平滑,被膜不粘连,切面隆起,皮质增厚,苍白色,混浊不透明,与髓质分界明显,俗称“大白肾” 镜检: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以外,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被覆于肾小囊壁的尿极侧呈新月形,称“新月体”或“半月体”。当增生的上皮细胞环包整个肾小囊壁层时,称为“环状体”。新月体的增生上皮细胞呈纺锤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 肾小球内出现“新月体” 4 慢性肾小球肾炎 眼观: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如表面有细颗粒弥漫性分布,被膜粘连,不易剥离,称为“皱缩肾”。切面上,皮质变薄,与髓质分界不清。有时因肾小管阻塞出现小囊肿。 镜检: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正常肾小球数目减少,相关肾小管萎缩、消失。萎缩部纤维组织增生并收缩。有的肾小管扩大呈大囊状,上皮细胞扁平。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肾小球透明变性 肾小球纤维化 5 二、间质性肾炎 二、间质性肾炎 原发性肾小管与其血管的继发性炎症。间质性肾炎主要见于某些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猪和牛)、马传染性贫血以及泰勒氏焦虫病等,以及中毒。病原或毒物经血液进入肾脏,炎症首先从间质开始,表现淋巴样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 眼观:初期肾脏肿大,苍白被膜紧张,易于剥离。表面和切面分布灰色的斑点或条纹,病灶质地坚实,有油脂光泽。皮质内病灶常融合,髓质内较分散。中期,病灶扩大或互,相融合,形成豆大或更大的灰白色斑块,称为白斑肾。病灶具油脂样光泽,有时可深达髓质部。此时,肾脏质地稍硬,被膜增厚,不易剥离。后期,质地变硬,实质萎缩,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颗粒状,也称为皱缩肾。 白斑肾 白斑肾 镜检:肾小管间质内呈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显著浸润或灶状集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病灶周围肾组织显著充血或伴有出血。中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因受多量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压迫而发生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后期,肾小管管腔狭窄,上皮细胞呈扁平状。部分肾小管腔堵塞,以至逐渐消失。少数肾小管扩张呈大小不等的囊泡状。 间质性肾炎 三、化脓性肾炎 三、化脓性肾炎 由化脓性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