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王禹偁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对雪王禹偁赏析 【--节日演讲稿】 对雪王禹偁赏析,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王禹偁在汴京(“帝乡”)供职期间所写,表明了诗意不在咏雪而在于抒感。 原文: 对雪 王禹偁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对雪字词解释: ①帝乡:指汴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云:语助词。 ②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 ③三馆:宋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此处指史馆。 ④薪刍:柴草。 ⑤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⑥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对雪翻译:无 对雪创作背景: 诗约作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58),作者在汴京(“帝乡”)供职,任“右拾遗直史馆”。那时侯宋跟契丹(后称“辽”)正打仗,战争的负担和灾难全部转嫁到人民身上,王禹偁对此颇有感慨,于是在雪天写下了这首作品。 对雪赏析: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为官的作者本人是深居简出(“衡门昼长闭”),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五日免常参”),官署亦不办公(“三馆”指昭文、国史、集贤三馆),这些都间接表明岁暮天寒的影响。而大雪漫天飞扬则是直接写寒冷(“睡起毛骨寒,窗牅琼花坠”)。二是描述一己的闲逸。既无案牍劳形之苦,复多深夜读书之趣,因而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日睡起,忽觉寒气入骨,有玉屑一样的白花飞入窗内,于是“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十个字对雪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却全是一种潇散愉悦的情味。这里写的是闲人眼中的雪,是“帝乡”京都的雪,倒使人联想到一首一唐诗:“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刘方平《春雪》)天寒风雪,独宜于富贵之家呵。这里写天寒,写闲逸,无不是为后文写边地兵民劳役之苦作铺垫或伏笔。 第二段(从“岂敢患贫居”到“相聚歌时瑞”)承上段,写家人团聚,赏白雪而庆丰年。值得玩味的是从篇首“衡门(横木为门,谓简陋的住宅)句到这一段,诗人一再称穷。“贫居”固然是穷,“月俸无余”、“数杯”、“一酌”亦无不意味着穷。其实这倒不是他真的要发什么官微不救贫一类的牢骚,而是别有用意。他虽说“穷”,却不愁薪米、能备酒肴,惠及父母兄弟妻子。在这大雪纷飞的岁暮,他们能共享天伦之乐,共贺“瑞雪丰年”。这里句句流露出一种“知足”之乐,言“贫”倒仿佛成了谦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要告诉读者:贫亦有等,从而为后文写真正贫而且困的人们再作地步。晚唐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从“相聚歌时瑞”的人们联想到长安贫者,替他们说了一点话。王禹俱这里的写法大致相同,但他想得更远,语意更切。 第三段即以“因思”(由此想到)二字领起,至“阒寂荒陂里”句,转而以想象之笔写黄河以北(“河朔”)人民服劳役的苦况。关于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俱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此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燏水集》卷十一)第四段则以“又思”二字领起,至“牢落穷沙际”句,进而写兵役的苦况。 这两段所写河朔兵民之苦,与一二段所写身在帝乡的“我”的处境,适成对照。一方是闲逸,而一方是不堪劳碌:服劳役者“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赢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服兵役者“城上卓握旗,楼自望烽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一方无冻馁之苦,而一方有葬身沟壑沙场之忧: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