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安县塔水初级中学校    张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志贺直哉。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这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妙处,体会传神的心理描写。
3、尊重别人对个性的追求,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这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妙处
2、教学难点:体会传神的心理描写;学会尊重别人对个性的追求。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都玩过魔方吧?1995年出生的陈霖,是一个特别爱好魔方的中学生,2012年中参加了4场比赛,11次打破   七阶魔方速拧世界纪录。同时也兼有   三阶魔方单手速拧的单次10.81秒的中国纪录和平均14.02秒的中国纪录。他的爱好令世人瞩目,也为自己的祖国争得了荣誉。但是你们的家长对于你们长时间玩魔方会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看看家长们是怎样对待一个孩子的正常兴趣爱好。
2、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3、齐读课文,看看是怎样的一件事让清兵卫放弃喜欢葫芦,读时勾画出生字词
热衷(zhōng)      茶卤(lǔ)     熠熠(yì)    呵斥(hē chì)     战战兢兢(jīng)
哆嗦(duō suo)    乖觉(jué)    薪水(xīn) 
4、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清兵卫放弃葫芦,喜欢绘画这件事的始末。
   清兵卫:  痴迷  葫芦→  买到  葫芦→  失去  葫芦→  放弃  葫芦
5、齐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文章开头就交代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
(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6、讨论交流展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简洁地表述。)
二段:制作葫芦的方法:(切   掏   泡   装   擦)
三段:对葫芦太痴迷,以至于错把老头子的秃脑袋看成了葫芦。(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四段:每天到街上看葫芦: (每次  仅仅  总是  呆呆地   望)
五段:整天都玩葫芦:放学后,晚上,早上(除了上学和睡觉)为下文写上课玩葫芦做铺垫
示例:第三段描写可谓神来之笔,侧面烘托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以至让他自己“觉得好笑”“大声地笑”“不住地笑着”“还是忍不住笑”。这件趣事让读者也忍俊不禁,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7、文中有一个葫芦让清兵卫最痴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葫芦?
                  在后街一个老婆婆那里买的一个约五寸高的葫芦。“心头发着跳”“喘着气”“急匆匆”“跑回家”“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跑着回去了”
                  这是一个看摸样很普通的葫芦,却最符合清兵卫喜欢葫芦的标准: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这个葫芦如此非同一般,也为后面写葫芦的价值埋下伏笔。
8、清兵卫如此喜欢葫芦,为什么后来却放弃了,改为喜欢绘画?是否兴趣转移?
   不是主动放弃,是被迫放弃。
   因为教员和家长的阻止,葫芦被砸被卖,被迫放弃最喜欢的葫芦(家长的专制和学校的强制教育联手扼杀了孩子的个性。)
9、讨论交流:有哪些人反对清兵卫喜欢葫芦,这些人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都认为喜欢葫芦的清兵卫是“没出息的孩子”,阻止他喜欢葫芦
不同点:教员:没收葫芦,以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爱好
父亲:砸碎所有葫芦,和客人人云亦云,喜欢又长又大奇特的葫芦
母亲:胆小、唠叨,没有主见,不懂教育孩子        
10、面对教员和家长的粗暴干涉,清兵卫有什么样的表现?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清兵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找出,并在本子上准确表述用以交流,体会传神的心理描写。)
A清兵卫沉默了。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清兵卫执拗地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不予理会的心理)
B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靠在火炉边发呆。  (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清兵卫葫芦被没收后的伤心和欲哭无泪的情形,也表现出他的执拗性格)
C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写出了清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以及他那种绝境中的惨淡心情。)   
D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写出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痴迷热爱)→沉默执拗→发呆哆嗦→(热衷绘画,不怨恨)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