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5期.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国家地理》 2011 年第 5 期 ·卷首语· 有眼不识“太行”(撰文/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 2011 年 5 期 封面故事 2011 年第 5 期封面备选封面备选封面备选封面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太行山。 这条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岸,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数百公里的山脉,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同一般:她不但是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 ,也是整个中国从高原到平原的地理分界线,与大兴安岭、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分割了中国东西地貌的基本格局;还是中国中东部最美的山地景观之一,就像是一块蛋糕,层 层叠置的不同年代、 不同景观的地层岩石, 使她在不同高度、不同段落给人不同的观感和体味。 长长的峡谷两侧,如高墙般延绵耸立的石壁,是太行山极富特色的绝景之一——长崖。这种长崖高可数百米,长可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第一张图中的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的太行崖壁便是典型代表。太行山另外两大绝景是千折百绕的曲流之峡和林立的塔峰地貌,奇妙的是,塔峰地貌的形成和长崖、曲峡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 另外,她还是一条有着厚重历史的山脉,古时难行的太行八 陉曾经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古人进行迁徙、贸易活动的通道,而今太行山上已有了无数通途,然而这些陉道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第二张图中的井陉,是八陉之一,刚好位于太行山中麓,河北和山西结合的地方,东边距离石家庄不 30 公里,历史上“冀通衢要冲”地位可见一斑。 第三张图是俯瞰印度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冈仁波齐峰北坡的印度河,流经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以及巴基斯坦全境,在历经 3180 公里的高原与平川后汇入阿拉伯海。这是从空中俯瞰斯卡都地区的印度河谷地。这片位于巴控克什米 尔山区的山间盆地, 左边是喜马拉雅山脉 ,右边为喀喇昆仑山脉,山峰白雪皑皑 , 印度河蜿蜒而过。 第四张图为侗族的风雨桥。侗族是一个特别重视风水的民族,侗寨依山傍水而建,鼓楼、风雨楼、戏台、寨门的布局堪称一绝。其中风雨桥是侗族人的祈福之桥,出于在水口处拦截财源或驱挡不利地势的考虑,风雨桥的桥亭较多,侗族人祖 祖辈辈集体建造、 维护风雨桥, 并且在风雨桥里下棋、 聊天、歇息、晾晒等。 还是选择了第一张,还有什么比崖壁更能代表巍巍太行呢?卷首语 有眼不识“太行” 撰文 /单之蔷河北省赞皇县的嶂石岩村是太行山中一座小山村,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就得名于此。当夕 阳的余晖洒向村旁高耸的巨大山崖,红色的嶂石岩陡壁被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金黄,不免引人陶醉其中。此时的太行山仿佛不再是一条横亘在你面前的山脉,而更像一道巨大的幕墙,一望无际,绵延不绝。摄影/马宏杰 太行山教我们欣赏山的另一种美——水平方向展开的雄伟我去过许多大山,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偏偏离北京最近的太行山脉只是路过,没有深入。对太行山的理解,只是最近一次考察的收获。究其 原因,是因为太行山的绝对高度不够, 最高峰不过海拔 2000 多米,大部分山峰在海拔 1000 米左右。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西藏、四川、青海、新疆一带的高山、极高山,那 些因为海拔高达 4000 至 8000 米而进入了冰雪圈的有雪峰和冰川的大山,吸引了我。 我对太行山的认识转变经历了一个过程。一次我开车从郑州回北京,路过太行山,顺路钻进太行山,进入了河南辉县郭亮村一带的太行山区,我看到了凿在悬崖上的“挂壁公路”,看到一层层的像一面面长墙一样的悬崖绝壁。那时觉得太行山的地貌景观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究竟特色何在?美在何处?还是朦朦胧胧,难以明言。 记得一次我和我国著名地貌景观专家陈安泽教授聊天,他提起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郭康教授将太行山一种连绵不 断的长墙似的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听到此,我似乎顿 有所悟。首先我知道了太行山的地貌形态的确有特殊之处,特殊到需要用一种新的名称来称呼它。我一直主张风景是建构出来的。过去默默无闻、没人注意的景观,一旦有人发现其中的意义,并用一种符号命名它,挖掘其中的内涵,并且传播这个符号及其意义,这种景观就会从平淡的背景中涌现出来,变得神采奕奕,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因此每当有人制造了一种新的符号,命名了一种新的风景时,我都会格外关注。 我找来郭康先生和其同事们的专著《嶂石岩地貌》 ,并且专门为此去了一趟嶂石岩地貌的命名地—河北赞皇县嶂石岩 村。我想知道嶂石岩地貌能够概括太行山地貌形态的独特之处吗?嶂石岩这个符号能够点石成金把太行山那种美的雄姿、美的魅力概括出来吗?它能够让过去在我心中太行山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清晰起来吗? 这种地貌到底独特在哪里呢? 去嶂石岩时,我本想邀嶂石岩地貌的发现和提出者郭康教授同往,但由于其另有安排,河北地理所的邸所长安排了另一位对嶂石岩地貌深有研究的李庆辰教授与我们同行。从宏观的小比例尺地图上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6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