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学反思6则.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求甚解》的教学反思 范例一 在今天的语文课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 找出作者观点的句子, 看作者是如何 理解 “不求甚解 ”的,并强调是观点而非中心论点,学生的积极性立马比平时要高出许多, 因为他们不必担心自己会找错。学生有找的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 部而放弃了整体 ”,有点是找 “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 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 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 还是老 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 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当学生找出这两处时,我再进一步启发他们这两个同学找的有没有 共同的地方, 区别又在哪里。 这样学生就在讨论辨析中了解了作者的本意。 从而掌握了本文 乃是为了驳斥一些人对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而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知道了文章是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作者是如何说不 求甚解是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文章哪些地方谈这一点的。学生自然就会从陶渊明的 “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 ”中感悟这原来是一种虚心的求学态度,而普列汉诺 夫的求甚解不过是自以为是, 敢说自己读懂读透原文的人乃是一种狂妄自大的人, 一如 《红 楼梦》,我们总是每读一次,理解就多了一份,永远如此。所以陶渊明并非是浅尝辄止,而 是虚心呀。至于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文章说得就更易 懂了,学生很容易就从诸葛亮的读书中领会理解,再辅以陆象山的语录,就更是清楚明白。 这样学生很快就整理出本文的思路。最后不用我说学生已经很容易的看出本文的论证方法, 举例对比引用。 一节课的时间, 上完了一篇课文, 学生积极参与, 认真思考, 在讨论中辨析, 很轻松的了解了作者的观点、文章的思路和论证的方法。我认为我是运用了马南邨的 “观其 大略 ”“不求甚解 ”来教读这篇课文,效果还不错。 范例二 《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阐述了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课文的论证注重分析 说理,选例典型,论说周到,逻辑严密。 我让学生在理解本文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同时, 去体会本文与 《中 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同的语言风格。 我还选了一篇与 《不求甚解》 结构差不多的议论文来学习, 以加深学生对议论文论证的 理解。 然后让学生试着按照本文的结构进行创作。学生反应比较积极。但是还可以在活跃 课堂氛围上再多下些功夫 范例三 本课设计遵从新课标的理念, 根据我校的教学模式: 一点两步四环节来操作。 首先确定 一点:教学重点是理清论证过程;两步是先学后用,学用结合:由学生自学,初步理解驳论 的论证思路, 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强化理解论证思路。 最后通过模仿训练来进行拓展, 来学 习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环节的处理是 :(1)激趣导入 (2)感知求异 (3)探究内化 (4) 拓展延伸, 鉴于 本课内容较少, 因此容量较为适中。 只是在比较教学,体现短文两篇语言特点上, 引领学生 突破重点,在体验分析中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方面操作有点乱。这是下步该改进的地方。 范例四 1、比较教学,引领学生突破重点,在体验分析中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文档评论(0)

fkh46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