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社区林业管理_恢复生态学.pdf

10-1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社区林业管理_恢复生态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社区林业管理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一、社区林业管理的实施背景  亚洲在过去的8000 年时间内, 出现大 规模森林破坏和森 林退化,森林覆盖率 下降近70% , 95%的原生林已消 失殆尽。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1952年,旅印英国作家Mira Behn在“喜马 拉雅之殇(Something Wrong in the Himalaya) 一书中写到:年复一年,印度北 部的洪水愈演愈烈,今年尤甚。这意味着森 林砍伐、林分结构变化使喜马拉雅的森林出 现了严重的问题了。将没有经济效益的 Banj forests (针阔混交林)变为可以收获木 材和树脂的Chir pine forests (针叶林) , 彻底改变了喜马拉雅的森林组成和结构”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 亚洲地区森林保护中的问题:森林管 理体系的变化与森林实际的管理利用 不匹配;森林景观的保护与恢复需要 建立参与性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  在亚洲地区印度首先发起了公众参与 的森林保护运动,其中以1973年由 Vandana Shiva领导的、以妇女参与 为主的Chipko Movement (Tree Embrace抱树运动)最为著名。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二、社区林业的概念与特点  社区林业(community forest )又称社会林业或乡村林业 , 的概念于1968年由印度林学家首次提出,在过去40多年间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和重视推动了世界社区林业的发展。  根据粮农组织的定义,社区林业指是以人们的广泛参与为基 础的一系列地区综合发展活动,旨在公平地改善乡村人民的 生活,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林业(自然)资源,是一种自下而 上的强调自主和参与性的分散管理模式。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 社区林业的特点:  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运用;  参与式的社区林业管理;  保证村民们使用资源的 权利和获益权;  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森林 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依赖森林生存的人口统计(引自Poffenberger, 2006)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三、社区林业的主要目标  早期的社区林业, 主要是鼓励社区 居民植树造林, 以解决困扰贫困 人口的烧柴、用 材问题。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 目前社区林业的目标发展为 协调人与自然、社区居民与 林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 关系,研究解决社区在资源 保护、开发利用、利益分配 等方面错综复杂的诸多矛盾, 来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四、社区林业的主要管理措施及效果  东南亚社区林业的政策主要有两种类型:  通过法律或者政策的制定与实行,赋予社区直接管理 和经营林地的权利。  政府对森林资源决策的直接管理权力和责任发生转移 (或至少与其他人分享权力)。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泰国  1976年 ,开始实施森林村计划。为了恢复林地 ,在村庄周 围退化了的土地上大规模营造人工林。  森林工业组织投资介入 ,实施 “森林村系统造林”项目 , 籍以安置无土地的居民 ,拓展造林的劳力来源。  提高了边远农村的生活水平 ,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 ,还为 农民就业提供了一条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