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上都遗址 By二—刘梦琼 2110261 1)旅游管理 元上都遗址1964年确定为内 蒙古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88年确定为国家第 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元上都遗址列为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清单。排位序 41 列206年列为第五位。2012 元上都通 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 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 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航拍图 入选价值 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 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元上都遗沚所展现的游牧民族尝尚“水”的价值观,对其后建于汉地的元大都和明清北京 城都产点了明显的影响。 ·元上都的选沚坚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非定居传统,直接坐落在滦河上游冲积平原 的湿地浅湖中,具有“城居水中”的规划特征。而元大都则具有“以水面为中心的城市格 局,这和“水居城中”的规划特征正是元上都建城迷址于湿地浅湖的实践延续,在規划 思想上具有明显的传承关联 15世纪之后的明清北京城认可并传承—虽然明、清北京堿的慾体轮廓有所变化,但作为 城市中心的宫皇城与太液池水系(今之北海)的格局仍获得完整侏留 il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 是特殊的见证。 ·元上都所拥有的完整城市历文沿草、保存完好的遺址遺存和丰富的文献史,充分揭示了 13~14世纪亚洲大陪上最典型的农耕文明与最典型的游牧文明发生最大规模的碰撞与交 流之过裎,可为一种特殊政体与社会架构兴起与覆灭的全过程提供唯一完整的见诬,为忽 必烈时代最具規模与真实性、完整泩的考古遗壮,对当代乃至今后的人类文明与文化进程 仍具有启示与发现的意义。 ·元上都遺壮为13-14世纪欧亚大陆曾经发生的一个伟大文明转祈提供了独特的见一从成 吉忍汗的军事征略时代转向了忽必烈的农业王朝治理时代,也为一个延续百年的、拥有农 与游牧文明兼容并蓄特征的亚洲文明与文化形态—一蒙元帝国提供特殊的见证。 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 或几个)重要阶段。 从城市刽度方面来看,元朝采取两都制度,两都为大都(遗址位于今北京)和上都(遺址位于今内蒙 古正蓝旗)。这种制,度既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冬营地、夏营地的传统习俗,也体现出了中原勻古以来 扩大政治统辂能力的两京剖的政治功能。这一制度不仅兼顾了λ主中原的蒙古族帝王与責族难以逅应 的汉地暑热气候,保留了蒙古民族特有的驻居统,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濙北蒙古ξ族生活区城的攻 治控制能力,与中目汉地传统的“两京剀”具有同样的政治权力仲展功能 从城市选址方面来看,元上都运用了中原汊地农耕文化传统聚落选址的“风水理论”,永袭了汉地 背山面水”的聚落选址佔統,但知同时坚持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仨居传統,致伩上都城直 接庶落到了滦河上游冲积平原的湿地浅湖中城居水中,并通迒引λ中圉汉地侍统水科工程的威熱 技术,成功解决了水总问题 ·从城市格局方面来看, 北]西 元上都城市格局采用了 按地位分治和按民族分 治的綜合策略,以宫皇 g 城为中心的、由三层城 垣环套的典型都城形制, 乾元寺 外设四向关厢—有城 宫城 垣围合的城区以皇家使 用为主,城外的东关厢 皇城 主要住游牧的蒙族,西 厢主要住定居的汉族。 从城市空方面来看,元上都在 城市空闰秩序方面——汉式中轴 对称与蒙式自由布局并存,在城 市景观方面——汉式三重城与蒙 式草原风光并存,在宫殿建筑方 汉式大理石宫与蒙式的失 剌斡耳朵并存,在道路系统方 面——汉式褀盘式路网与蒙式无 定规道路并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