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MATLAB仿真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ppt

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MATLAB仿真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 工 程 通 201041302121 李 ~~~ 本科毕业设计 Table of Contents 本选题研究的意义 2 智能天线概述和常见自适应算法 3 MATLAB 仿真分析与研究 4 论文遇到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5 毕业设计任务要求 1 总结与致谢 6 本科毕业设计 1. 毕业设计任务要求 1 分析研究几种经典 的自适应算法,如 最小均方算法、递 推最小二乘算法、 恒模算法,并且进 行相应的 MATALB 仿真 2 对智能天线的波束 赋形进行 MATLAB 仿真实验,并且对 所提三种算法进行 测试和数据分析, 3 对比不同自适应算 法的优劣,主要针 对其算法的收敛特 性、运算复杂度及 抗干扰性等;分析 波束成形图以及所 得数据。 本论文主要对几种最常见的智能天线自适应滤波器算法进行较为 全面的性能比较 , 并利用 MATLAB 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算法的 误差、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等。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本科毕业设计 2. 本选题研究的意义 智能天线的前景无可限量,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国家投入了大 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相继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目前 对于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 一是研究讨论了智能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实用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一定条 件下,利用波束赋型技术和自适应算法,自适应地调整加权系数,使得主波束 方向聚焦于用户信号,在更好的跟踪有用信号的同时,抑制了噪声干扰信号, 保持最佳通信,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率利用系数。 二是在理论方面研究掌握了智能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提出了性能优劣测量 的准则,并且研究了天线阵列的自适应算法,为通信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很多理 论支持。 本科毕业设计 自适应算法作为智能天线的关键组 成成分,在处理数字信号和自适应 调整天线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何提高收敛特性和减少运算复杂度 也相应地成为我们讨论的重要课题。 所以,研究智能天线及其自适应算 法具有一定意义! 本科毕业设计 3. 智能天线概述和常见自适应算法 智能天线是由自适应天线阵列,它主要由天线阵列、波束形 成网络和自适应算法 三部分组成 ,智能天线基本机构图如下所 示: 本科毕业设计 天线阵列 天线阵元的数量与其配置方式会影响智能天线的 性能优劣,通常我们听到天线阵列有线阵,圆阵 、三角阵,不规则阵和随机阵等 波束形成 网络 波束形成网络主要是根据自适应算法对用户信号 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得到真正需要跟踪的信号 自适应算 法处理 自适应处理器是根据阵列加权综合技术和最优化 波束形成算法产生来波方向的权值 3.1 智能天线概述 本科毕业设计 3.2 常见自适应算法 LMS 最 小 均方算法 RLS 递推 最小二乘 算法 CMA 恒模 算法 最小均方( LMS )自适应算法就是一种以期望响应和滤波输出信 号之间误差的均方值最小为准的,依据输入信号在迭代过程中估 计梯度矢量,并更新权系数以达到最优的自适应迭代算法。 LMS 算法是一种梯度最陡下降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是它的简单性。这 算法不需要计算相应的相关函数,也不需要进行矩阵运算。 递推最小二乘是一种自适应横向滤波器的递归算法,即给定 n-1 次 迭代滤波器抽头权向量最小二乘估计,依据新到达的数据计算 n 次 迭代权向量的最新估计。 恒模算法( CMA )属于盲自适应算法,在不需要任何参考信号的 情况下,普通的均衡器一般需要经过训练和跟踪两个阶段,而盲 均衡技术在天线的发射端发送训练序列,仅知道信号输出输入的 统计特性即可,它在信号眼图中,即使眼图不张开,也能收敛。 本科毕业设计 4.MATLAB 仿真分析与研究 LMS 算法 MATLAB 仿真实验 本实验将分三个步骤完成 : 先定义参变量 M 、 N,w=zeros(M,N, 3,2)f=zeros(M,N, 3,2) ,括号里的 3 和 2 分别用来控制 3 种步长因子和 a 的两个不同参数 然后,对不同的 参数 a 、不同的步 长因子 u 和不同的 试验次数 M 分别 进行 N 次迭代来 获得每个点的权 值系数。 最后分别绘出该 一阶自适应预测 器的权值和均方 误差瞬时特性图 与不同步长因子 下的曲线图,并 得出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 图 1 μ= 0.00026 时的滤波效果图 4.1 LMS 仿真结果 图 2 μ取 0.26 时的滤波效果图 本科毕业设计 由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归纳为:μ偏大时 , 自适应时间越短 , 自适应过程越快 , 但它引起的失调也越大 , 所以导致滤波结果 很模糊,输出信号变化较大,μ偏小时 , 系统比较稳定 , 输出 信号变化小,失调也小 , 但自适应过程却相应加长了 , 因此参 数μ的选择应从整个系统要求出发 , 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 尽量减少自适应时间。其实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