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心理学》第3单元.docVIP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心理学》第3单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心理学》                              第 PAGE 2页 第三单元 心理卫生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卫生,也称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保持良好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心理卫生的意义:   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将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2.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效率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人更能耐受挫折和逆境,更易平稳渡过变故和灾难。   3.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心理健康的简史   关于维护人类健康要注重预防、注意心理健康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1792年皮纳尔医生提出要使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除了不受束缚外,他们应该从事有益的劳动。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且在他所管辖的精神病院中迈出了解放患者的第一步。这是从如何认识精神病和给患者以人道主义待遇开始的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起点。   后来1908年比尔斯以自己患精神病后又恢复健康的亲自体验所著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又一次使心理卫生运动得到迅速发展。他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精神病患者被当作疯子,在近乎监狱的精神病院中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从而最终结束了这样的“看护”和“管理”。这次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得到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于1908年5月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协会宗旨有5项。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与心理卫生有关的机构合作。   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发展,于1930年5月5日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美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对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世界人类幸福的增进。”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并于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后因日军侵华使活动停顿。   在1985年我国学者在山东泰安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大会。从此,心理卫生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普及推广开来,对维护人民健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一、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因而对其判断也都是相对的。健康心理的对立面是变态心理,或者说心理异常,都是指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而言,但“变态”与“常态”,“异常”与“正常”都是相对的,人世间也无所谓“标准人格”或“绝对正常”。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健康与否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病理学角度:例如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也可认定有心理异常存在。   2.统计学角度:许多在变态心理学看来是属于异常的现象,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与心理异常患者之间的差别只是程度上差异而已。   3.“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因此.可以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的心理学家从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问题。想获得一个绝对客观的划分标准是不现实的。   【典型习题】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智力正常   B.行为健康   C.情绪乐观   D.意识清晰   E.人格健全   [答疑编号501158030101]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与维护   1.优生优育,进行科学胎教。   2.抓住“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   3.为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   4.端正家长的养育态度,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与维护   1.重视青春期发育和性教育。   2.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年人

文档评论(0)

zt334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