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老子》读后感_读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老子》 读后感 _读书笔记 《道德经》是春秋 时期老子 ( 李耳 )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 经》、《老子》、《五 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 李耳 ) 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下面是小 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 阅 有所为,有所不 为,是我 读完《老子》后的最大感受。 辩证的“祸福相依 ”同样 出于此 部经典伟著《道德 经》,另有 许多的哲理成 语,诸如“和光同 尘、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等皆由此道中来。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 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 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 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 变革的春秋 时期才开始了 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 识地、明确地否 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 础上,进一步阐明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 “道 论”的中心思想是: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他 说,“道”是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 ”这 就是 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 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 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 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致虚守静 ----平淡 处世《道德 经》十六章有言: “致虚极,守静 笃 。”这句 话强调 了致虚 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 归之理。我理解,所 谓“致虚极 ”,就是 “致极虚 ”;守“静笃”,就是 “笃 守 静”。我想, 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 “致虚极 ”是 说,自己如果想修道的 话,要努力使自己达到极端空虚的境界。极虚指心灵一 尘不染,近于真空,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 杂欲。 “笃 ” 是敦厚, 笃守就是 坚守。 “守静 笃 ”就是 坚守静寂 一个事物的 发展至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 发展变化。所以要能 维持它的 发展而不至于 变为它的反面,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 发展过程中不 让其到达极点。 “将欲翕之, 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 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 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是谓微明。 ” 自居于弱 势、静态而保持一种 弹性,促使 敌对一方向膨 胀、夸张发展以至成 为脆弱,即 产 生盛衰的 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 老子提出了一个不分善 恶美丑的 观点,让我们不用好和坏,美和丑去 评价别人,他 认为美是因 为丑的存在才有了美,善是因 为恶的存在才有了善。所以美只是一面, 还有丑的一面,善也只是一面, 还有恶的一面。不 仅如此, 还认为 困难与容易, 长与短,高与低是相互比 较而形成的,音与声相互 谐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这些都是永恒的道理,我 们不应该太去在乎它。只有 这样我们看事物才能更 为全面。 老子觉得学道的人 应该把自己看得比 别人低一些,柔弱一些,弯曲一些。出 门做事就好像在 别人家坐客一 样,与人 说话就像对待自己的上 级那样,行走在外看起来毫不起眼。 他举例说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海是因 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比 别的地方都低,所以所有的水都 汇聚到了海里。他更要求我 们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 层高台以土 垒之。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近道,接近道的方向。 老子强调 “不盈 ”、“不争 ”、“致虚极,守静 笃”, “柔弱 胜刚强 ”。老子的 这一原则叫做 “无为而无不 为 ”,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 顺其自然地去做。 有的人觉得老子的不争不能适 应现代社会的 竞争。其 实并不是这样,老子只是用了另一种方法 进行竞争 ;不但如此,他的方法 还可以帮助你在 竞争的同 时处理好与周 围环境的关系。与人和善是方法。老子随 时在提醒我 们自己应该做什么,成 为一个什么 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换句话说就是在人生、社会中的定位是什么。只有明白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 赞美水, 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潮湿的地方。宁 处别人之所 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 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 谓之 “道 ”。 “上善若水 ”,就是一种开朗 乐观的人生 态度。一种修德的必 备境界,一种养身之 术。 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 们离道就更近一 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本 质。 每本书都有其局限之所在,有其不可理 喻之处。如《 论语》中的迂腐世故的君子主 义,《庄子》的虚幻不切 实际。《道德 经》中也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但我 们不能否认古典的经、史、子、集 历年历代给中国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心灵的 释然,以生活的 动力,以 处于天地之 间行动的规则。每一种道理也 总不能囊括世 间万物,合众人脾胃。因此才有百家争 鸣的文化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