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 数学一轮理科 北师大 课时作业 第八章 立体几何热点训练探究课.docVIP

创新设计 数学一轮理科 北师大 课时作业 第八章 立体几何热点训练探究课.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议用时:75分钟) 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 ∠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 (1)DE∥平面ABC; (2)B1F⊥平面AEF 证明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令AB=AA1=4, 则A(0,0,0),E(0,4,2),F(2,2,0),B(4,0,0),B1(4,0,4). 取AB中点为N,连接CN, 则N(2,0,0),C(0,4,0),D(2,0,2), ∴eq \o(DE,\s\up12(→))=(-2,4,0),eq \o(NC,\s\up12(→))=(-2,4,0), ∴eq \o(DE,\s\up12(→))=eq \o(NC,\s\up12(→)),∴DE∥NC, 又∵NC平面ABC,DE平面ABC. 故DE∥平面ABC. (2)eq \o(B1F,\s\up12(→))=(-2,2,-4),eq \o(EF,\s\up12(→))=(2,-2,-2),eq \o(AF,\s\up12(→))=(2,2,0). eq \o(B1F,\s\up12(→))·eq \o(EF,\s\up12(→))=(-2)×2+2×(-2)+(-4)×(-2)=0, eq \o(B1F,\s\up12(→))·eq \o(AF,\s\up12(→))=(-2)×2+2×2+(-4)×0=0. ∴eq \o(B1F,\s\up12(→))⊥eq \o(EF,\s\up12(→)),eq \o(B1F,\s\up12(→))⊥eq \o(AF,\s\up12(→)),即B1F⊥EF,B1F⊥AF, 又∵AF∩FE=F,∴B1F⊥平面AEF. 2.(2014·山东卷)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DAB=60°,AB=2CD=2,M是线段AB (1)求证:C1M∥平面A1ADD1 (2)若CD1垂直于平面ABCD且CD1=eq \r(3),求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AB=2CD,所以AB∥DC,又由M是AB的中点,因此CD∥MA且CD=MA.连接AD1,如图1在四棱柱ABCD-A1B1C1D1 图1 因为CD∥C1D1,CD=C1D1, 可得C1D1∥MA,C1D1=MA, 所以四边形AMC1D1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1M∥D1A. 又 C1M平面A1ADD1,D1A平面A1ADD1, 所以C1M∥平面A1ADD1. (2)解 法一 如图2,连接AC,MC, 由(1)知CD∥AM且CD=AM, 图2 所以四边形AM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C=AD=MC, 由题意∠ABC=∠DAB=60°,所以△MBC为正三角形, 因此AB=2BC=2,CA=eq \r(3), 因此CA⊥CB. 以C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所以A(eq \r(3),0,0),B(0,1,0),D1(0,0,eq \r(3)). 因此Meq \b\lc\(\rc\)(\a\vs4\al\co1(\f(\r(3),2),\f(1,2),0)),所以eq \o(MD,\s\up12(→))1=eq \b\lc\(\rc\)(\a\vs4\al\co1(-\f(\r(3),2),-\f(1,2),\r(3))), eq \o(D1C1,\s\up12(→))=eq \o(MB,\s\up12(→))=eq \b\lc\(\rc\)(\a\vs4\al\co1(-\f(\r(3),2),\f(1,2),0)). 设平面C1D1M的法向量n=(x,y,z). 由eq \b\lc\{\rc\ (\a\vs4\al\co1(n ·\o(D1C1,\s\up12(→))=0,,n ·\o(MD1,\s\up12(→))=0,))得eq \b\lc\{\rc\ (\a\vs4\al\co1(\r(3)x-y=0, \r(3)x+y-2 \r(3)z=0,)) 可得平面C1D1M的一个法向量是n=(1,eq \r(3),1). 又eq \o(CD1,\s\up12(→))=(0,0,eq \r(3))为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 因此 cos 〈eq \o(CD1,\s\up12(→)),n〉=eq \f(\o(CD1,\s\up12(→))·n,|\o(CD1,\s\up12(→))||n|)=eq \f(\r(5),5).所以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为eq \f(\r(5),5). 法二 由(1)知平面D1C1M∩平面ABCD=AB,过C向AB引垂线交AB于N,连接D1N,如图3, 图3 由CD1⊥平面ABCD, 可得D1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fa童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