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课.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目标导航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重点)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重点)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难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商鞅之死1.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 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 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2.经过: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 ”“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贵族秦惠文王废井田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地私有制战斗力历史认识历史认识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 ,刑法严苛。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轻罪重罚史论要旨思维点拨思维点拨商鞅变法中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史论要旨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经济制度和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①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夫!②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主题一 商鞅变法的作用[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①说明着眼于变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②指出了商鞅变法用法过于严酷的弊病。[问题思考](1)史料一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提示 角度:史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提示(2)依据史料二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提示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提示 史论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①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②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①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②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军事上①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②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③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④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史料一 《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史料二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主题二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文档评论(0)

淡然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