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诗的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话诗”的前世今生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这也叫诗吗?这确实是诗,而且还是一首名诗。这是1978年出生的先锋诗人、小说家、影像作者乌青(原名郑功宇)最近在网络上非常火爆非常流行的几首通篇废话诗中的一首,名字叫《对白云的赞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借此一夜名声大噪,有网友惊呼“梨花体”教主赵丽华有传人了(赵也用微博隆重推荐和力挺乌青),并将其命名为“废话体”或“废话诗”,毁誉褒贬都各有拥趸。毁之者说:“乌青,如果你的作品也叫诗,那么我们身边所有形式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诗,我们梦中的呓语、吃饭的咀嚼都是诗,狗的吠声、牛的鼾声都是诗。如果拼凑几句废话就能成为诗人,那么古今中外的诗人只好说自己是蠢材了。读你的诗,还不如打开电视看广告。”誉之者如当代诗人周亚平则说:“乌青让诗回到渺小中来,让我们自己也回到渺小中来,没什么不好。”诗人渔舟说:“虽然大家都说他讲废话,但能把废话写出感情,而且诗人本人认为他在写诗,那么这就是诗了。” 其实考诸历史,“废话诗”并不始之今日,赵丽华、乌青也并非始作蛹者或是原创者,而是古已有之,且中外皆然。 先来看中国古代的。 据传,古代有两位秀才进京赶考,在一座大石山前相遇,一番交谈,大为投机,相见恨晚。谈着谈着便诗兴大发,于是以大石山为题,互为唱和。其中一位这样写道:“前面有座大石山,上面细来下面粗。如果把它倒过来,下面细来上面粗。”另一位则和道:“远看石山大,近看大石山。果然石山大,果然大石山。”两人和诗之后,抱头大哭,说我俩太聪明了,聪明人早死,不考了,回家等死去吧!这个故事可能是“废话诗”的最早滥觞,其中两位秀才也可能是最早的废话诗人。后来便陆续有诗人开始创作“废话诗”,其中不乏有著名的大诗人,如唐朝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名句,可以说是口语大白话入诗的典范。甚至连乾隆皇帝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废话诗《咏雪》流传于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花丛皆不见。” 还有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都是典型的“废话诗”。 再来看看外国的两位。 一位是美国家庭妇女诗人亦称隐士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886年)。她生前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死后名声大噪。如她的这首《我从未看过荒原》就写得直白、简短: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涛巨浪。/ 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不曾拜访过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 /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 曾有人爆出赵丽华的诗歌手法其实就是抄袭自艾米莉狄金森的。对此,赵丽华予以否认。但也承认曾受过艾米莉狄金森的影响并喜欢她的诗歌。 另一位也是来自美国的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雷蒙德·卡佛(1938年—1988年)。他的诗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的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通的事物,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写一句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这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这首名为《蛛网》的诗就颇能代表卡佛的“废话体”风格: 几分钟之前,我走上房子的 /露台。从那儿,我能看到和听到水的踪迹, /以及这些年来与我相遇的一切。 /闷热而寂静。潮水退去, /听不到鸟儿歌唱的声音。我斜靠着栏杆, /一张蛛网被我的前额触到了, /它掉进了我的头发中。没有人能责备我 /拐进了蜘蛛的地盘。没有风。大海 /是死寂般的平静。我从灯罩上取下蛛网; /有时,当我呼吸的气息碰到了它, /我就会在那儿看到它瑟瑟发抖的 /身子。一种精美的细线,错综复杂。 /不久之后,在没有人理解之前, /我将从这儿搬离。 最后,再来看看赵丽华、乌青及其仿写者。 “梨花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赵丽华的如下三首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这些诗都是典型的大白话甚至是废话,没有所谓的韵味、意境和意义,也不讲究句式、平仄和押韵。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或者记录一个4岁小孩的一句话,按照他说话时的断句罗列,也是一首梨花诗。”但也有人认为赵丽华的诗在当下最具方向性和探索意义,其“写作姿态随意、自如,毫无矫情、造作之态,有时从容、淡定,有时又大胆、前倾”的风格在网络上影响了一

文档评论(0)

根顺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