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人文素质课 课程代码 :W30242 总 学 时: 32 学时 学 分 :2 适用专业: 任何非英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素质课。其任务是: 1. 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以提高跨文 化交际能力; 2. 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法、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具体的语篇 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知识共享和如何处理交际失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了解、掌握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 3 .了解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4 .掌握交际失误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 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Introduction and course requirements (2学时) 2 、Discourse approach (2学时) The topic; The limits of language; Successful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3 、Doing things with words (2学时) Sentence meaning and speaker meaning;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Grammar of context. 4 、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 (4学时) Communicative style or register; Face; the “self” as a communicative identity; The paradox of face: Involvement and independence;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ystem; Miscommunication. 5 、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 (2学时) How do we understand discourse;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gnitive schemata; Prosodic patterning; Meta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6 、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 (4学时) Definition; Topic, turn taking, and timing; Deductive monologue;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pic and face systems; Face relationships in written discourse; Limiting ambiguity. 7 、Ideologies of discourse (2学时) Three concepts of discourse; The utilitarian discours

文档评论(0)

hwsh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