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之父 [王韬:中国报纸之父] .docxVIP

中国报纸之父 [王韬:中国报纸之父] .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报纸之父 [王韬:中国报纸之父]   中国报纸起源历史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近代报刊的兴起时期最早也不会超过19世纪。若以西人来华办报而言,最早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若以国人办报而言,最早则是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中国近代报纸的发端,比欧洲晚了200多年。  开创中国报业的第一人物,他叫王韬,一个晚清秀才,林语堂称赞他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很多人没听说过王韬,但所有人都知道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一腔热情地给大人物李鸿章写了一封信,提倡社会改良,那封信就是请王韬先生修改后托人转交的。大家都知道康有为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但王韬才是提出中国改良思想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既受过中国经典训练,又在西方度过了一段有意义时光的中国学者。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西方人除了向中国输出洋枪洋炮和火车轮船之外,还向中国输出一帮传教士,通过创办报纸,不断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只能在南洋和东南沿海一带活动,从1815年8月第一张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共办有6家中文报刊、11家外文报刊。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传教士在内地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受传教士办报的影响,19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涉足报界,自办报刊,引进西学,王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28年,江苏苏州的一个乡村教书先生家里生了一个男孩。教书先生很高兴,从小就教孩子读些“四书五经”,希望儿子长大能够考上功名当大官。  少年王韬是个很安静的孩子,他常常到苏州甫里镇上唐代诗人陆龟蒙留下的斗鸭池观赏荷花,或者到明代梅花别墅里看梅花。在夕阳将落的时候,王韬会到附近的寺院去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这些童年的记忆,王韬到了老年还常常向人讲起。  传统社会里,读书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做官,王韬按照父亲的设想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可王韬17岁参加乡试时,他落榜了。王韬21岁时,他的父亲去世,王韬失去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博取功名的愿望也渐渐被消磨掉了。王韬的父亲曾经在上海一家叫“墨海书馆”的出版公司打工,老板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20岁那年,王韬到上海看望父亲,第一次拜访并认识了麦都思。他对麦都思的两个洋妞女儿记忆最深刻,在《漫游随录》一书中记载:麦君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玛丽,小的叫琊阑,这两个洋妞分别给王韬敬酒,水晶杯里的葡萄酒,味甘色红,并且她们还给他弹了一首钢琴曲,抑扬顿挫。这一切都让年轻的王韬觉得很新鲜。麦都思盛情邀请王韬留在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没有答应。可能当时他还有继续博取功名的理想。但第二年父亲去世后,王韬的生活陷入困境,在肚皮和功名之间,他最终选择来到上海,应聘到墨海书馆担任中文编辑。此后他在书馆工作长达13年,接触到了西方学说,耳目为之一新。  上海是华人和洋人交往频繁的地方,处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风口浪尖。王韬在墨海书馆参与翻译《圣经》等书籍,结识了一批西方传教士,又与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诗人蒋敦复等有密切往来。掌握一些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后,王韬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思想逐渐由传统转向现代,洋人书馆的打工生活为他此后一生的追求埋下了种子。  1862年10月,麦都思、慕维廉四、艾约瑟等一帮英国传教士安排王韬乘船去了香港。初到香港,王韬帮助另一名叫理雅各的传教士翻译中国的“四书五经”,干了几年,图书销量很好。1867年,理雅各回国,王韬应邀赴英与他继续合作。王韬得到一次欧洲免费游的机会,他在国外待了3年多,先后游历了伦敦、爱丁堡、阿伯丁、格拉思等地,对欧洲社会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王韬还以文化名流的身份到牛津大学用中文演讲,成为中国最早直接了解西方世界的人之一,他的旅欧经历比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还要早7年。  西方世界让王韬大开眼界,让这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  1870年,王韬结束了欧洲的游历,重返香港。王韬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不会为中国人说话。王韬感到言论受到束缚,自己的很多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4年后,王韬筹集资金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2月4日,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  经历大半生的沉浮起伏,46岁的王韬躲在清政府鞭长莫及的香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阵地。他自任《循环日报》的主笔,连续发表《变法》、《重民》、《变法自强》和《洋务》等文章,评论时政,抨击时弊,利用报纸倡导在中国开矿、修铁路、建学校,这些先进的主张使他成为当时著名的政论家和维新运动的思想先驱。他还邀请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

文档评论(0)

漆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天天天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