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富文本 续写塞罕坝绿色传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续写塞罕坝绿色传奇 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百万亩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达到80%。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 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3亿多立方米,释放氧气57万多吨,成为守卫京津的 重要生态屏障。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 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 “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 范例。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 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1962年,原国家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300多名平 均年龄不到24岁的林场创业者满怀激情,从四面八方毅然走上塞北高原。 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缺食少房,偏远闭塞。“当年塞罕坝经 常刮风沙,大的时候对面看不到人。”林场退休职工潘文霞说。“一年一场风, 年始到年终。”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 塞罕坝人坚持 “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 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不畏艰难,愈挫愈勇,克服了一 个个困难,让绿色在高原荒漠生根、蔓延。 “以前,我们把木材生产当作支柱产业,木材年收入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 上。近年来,我们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旅游、 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的收入已经超过一半。”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 海莹说。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刘海莹和林 场副场长于士涛、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代表三代林场建设者前往肯尼亚内罗毕 领奖。陈彦娴说, “我们为自己能够亲手创造一个绿色奇迹而感到无比自豪。”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