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氯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在冶金、 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氯气的储存和运输事故 却屡屡发生。20xx年8月26日,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巨量氯气泄 漏,6个液氯罐(1t/罐)发生爆炸,导致有机厂原料罐场、聚合醇解工段和合成 工段等3个部位燃烧,进而引发其他分厂的连续爆炸。事故共造成 20人死亡, 60人受伤;20xx年7月8日,山东省聊城市萃县化肥厂液氯冲装软管爆裂,造 成液氯泄漏事故,共有13人死亡;20xx年3月29日,一辆载有35t液氯的山 东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致使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氯气扩散,造成公路旁 边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 从上述事故中可以看到,加强正确使用、储存氯气知识的宣传培训,制 定防止氯气泄漏事故发生的对策和措施,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方法,已经 成为确保氯气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危险因素 氯气的主要危害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特性 液氯为黄绿色透明液体,一旦因各种原因发生泄漏,会在空气中迅速蒸 发为氯气。氯气届于剧蠹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性臭味。相对密度 (空气 =1)为2.48,熔点-101C,沸点-34.5 Co有腐蚀性,易溶于水、碱液。泄漏时 主要沉积在地面,会形成有蠹蒸气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在低洼处或密闭空间内聚 集。 火灾爆炸特性 当氯气与氢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会因日光照射、遇热、遇电火花而爆 炸,生成氯化氢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氯气与松节油、乙酰、氨气等反应时可 着火爆炸。于氯气具有火灾爆炸的特性,因此特别要注意防火防爆。 对人体的蠹害性 氯气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雾滴, 刺激人体呼吸道 黏膜。另外氯气本身届于剧蠹气体,氯气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是 1mg/m3 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 0.09%(1200mg/m3川,5?10min即致人死亡;氯在空气中 浓度达到0.00425%(55mg/m3尸寸,30?60min即致人死亡;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 0.00xxx%(22mg/m3)时,30?60min致人重伤,在极高浓度下会产生“电击样” 死亡。眼睛和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在暴露部位会发生灼伤或急性皮炎。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职业性瘗疮及牙齿酸 蚀症等。 此外,氯气对环境及植物有严重的危害,应特别注意其对水体的污染。 事故防范的技术措施 为保证氯气使用、储存和运输中的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技 术措施。 生产使用氯气的设备,应绝对密闭。使用、储存、运输氯气的生产经营 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氯气外逸。应定期检修维护保养设备正常运行,以免 锈蚀穿孔泄漏氯气。生产车间应选择充分、有效的排风设备,以防因氯气逸出造 成的事故。经排风设备排出的氯气应经碱溶液处理,以免除污染周围环境。 氯气届于化学危险物品中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 为安全起见,一般以 钢瓶装盛分送各小用户,以槽罐车装载运输供应大用户。进行液氯运输作业的驾 驶员、装卸工人、仓储管理人员等都必须经培训上岗,对液氯泄漏意外事故的处 置做到应知应会,并配置防蠹面具、防护服装。一旦在装运液氯的过程中发生泄 漏,司机要保持维护好现场,并即刻报案。 此外,于氯气具有人体蠹害性,使用、储存、运输氯气的生产经营企 业还应经常对职工进行有关科学防范知识和抢险急救教育,使操作人员在作业中 绷紧安全生产、运输这根弦,切实做到生产中有制度,意外时有急救措施。

文档评论(0)

zhaoxiaomei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