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皮影戏的文化传承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关中皮影戏的文化传承研究 姓 名 崔 笑 指导教师 王晓如 班 级 2009 级 02 班 日 期 2013 年 5 月 2 日 PAGE PAGE # 关中皮影戏的文化传承研究 崔笑 摘要 : 关中皮影戏作为中国的一种特色民俗文化,是集绘画、雕刻、影像、表演、戏剧及音乐为一 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在世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来自民间、来自姊妹艺术的营养,越来越成熟, 为当地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然而近年来,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本文从政府角度、外部市场角度和皮影自身发展角度就其在当代的传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皮影戏 走出一条长远且更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 关中民俗;皮影戏;文化传承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位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它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 曲剧种之一,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光影表演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皮 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 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 (包括场面道具景物 ) 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戏的演出装备轻便, 只用一个戏箱(包括道具、乐器、剧本)和演员即可。演出时先要在空地上搭起一座台子,四周用 布幔围起,前台边缘放一个长条案子,案子上架起影,影幕俗称影窗子。皮影艺人利用灯光将皮制 的人物、走兽、器物投影到幕布上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 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 , 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 就是 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而皮影戏中人物、 景物的造型与制作, 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 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 , 夸张而幽默,或 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流畅,着色艳丽、通体透剔及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 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一、关中皮影戏渊源 关中地区位于我国自西向东、从高到低、阶梯型三级陆地的中部,西为干燥的高地,北临黄土 高原,南靠秦岭山地,中有八百里渭河冲积平原,环山临水,天高塬厚,沟壑纵横,冬季干燥寒冷, 春夏秋既有风调雨顺之季, 亦有干旱祈雨之时, 地理环境独特, 古人誉之为 “形胜之地” 。自古以来,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数千年的华夏传统文化,不仅对我国的政治军事有着重大作用,也直接影响 到关中地域的民风民俗、戏曲传统乃至民间皮影小戏。“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 同,系水土之风气。” [1](P1640 ) 点明了地理环境与风俗的密切关系,地理环境差异是造成不同风俗的 重要原因,也是构成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地理环境、政治军事、传统文化等因素 的多重作用下,一方面,关中民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取向:勤劳纯朴、内敛豪爽、 稳重细腻;同时,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关中地区,传统上以旱作农业为主,辛勤劳作的同时,又安土 重迁,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皮影戏作为最具平民艺术趣味的戏剧形式, 与广大民众的文化娱乐、精神信仰、习俗生活血肉相连。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关中这片土地以其独 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人文和民俗民风为皮影戏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皮影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位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是我国民间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为鼎盛时期。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民间 文化艺术形式。而关中皮影艺术的生存、演化、发展过程,与民俗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不可分割的 关系。 关中皮影戏因其“俗”、“小”、“神”的特殊性,历来不为正统文人史官们重视,少有记 载,所以其起源及流变扑朔迷离,难觅详踪。但中国影戏起源的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 等四说之中,有三说与关中地域、关中皮影有关,即周、汉、唐的都城都在关中,所述影戏相关内 容、人物均出自关中。东汉班固《汉书》记载: 李夫人少而蚤(早)卒 ,,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 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 感,而作诗曰: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1](P3951 )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影戏”曰: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 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李夫人无已,乃使至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 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历代无所见

文档评论(0)

ca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