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及口腔修复材料.doc

口腔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及口腔修复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牙菌斑生物膜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牙菌斑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了解:牙菌斑的分类、牙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牙菌斑的致病性 牙菌斑(dental plaque):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生物膜(biofilm):各种细菌嵌于来自其自身和/或外界环境的胞外基质内,而在固相界面上结成的有着三维立体结构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就是一种经典的生物膜。 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菌丛构成的生态系。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其复杂的结构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生物膜的作用 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细胞内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如eDNA)。 细菌耐药性 二、分类 (一)根据所在部位分类 龈缘为界: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菌斑,非附着菌斑。 1.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增多。 2.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附着龈下菌斑 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其结构、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格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 非附着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 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 优势菌:G+需氧菌和兼性菌;G-厌氧菌和能动菌。 唾液清洁:+;-。 食物摩擦:+;-。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 宿主防御机制:唾液Ig;血清Ig。 (二)根据致病作用分类 1. 致龋菌斑 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咬合面、光滑面、邻面和颈缘。主要的致病产物是各种有机酸,如乳酸。 致龋性菌斑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利用蔗糖的速度快,乳酸产生速度快; 产生多糖的速度快,接触蔗糖15分钟内20%以上转化为细胞内多糖; 变链球菌的数量多,而非致龋性菌斑中血链球菌的数量多; 与产碱代谢相关酶(尿素酶、精氨酸脱亚 胺酶)的活性较非致龋菌斑低。 2. 致牙周病菌斑 指位于龈缘和牙周袋内,与牙周疾病发生有关的菌斑。此类菌斑因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含更多的专性厌氧菌,如螺旋体。主要致病产物是破坏性酶和毒素 三、基本结构 (一)基底层 牙菌斑紧靠牙面的获得性膜,无细菌的均质性结构,HE染色呈红色,厚度一般在1-10 μm。 (二)中间层 牙菌斑的主体部分,由粘附在获得性膜上的丝状菌彼此平行排列,且与牙面垂直构成,丝状菌之间有大量球菌、杆菌分布或互相粘附。有时平行排列的丝状菌迫使球菌排成链状,似栅栏,称为栅栏状结构 (palisade structure)。栅栏状结构是牙菌斑的基本结构,也为牙菌斑深层的细菌获得营养和氧气提供通道。 (三)表层 菌斑的表层结构比较疏松,细菌组成复杂,变动较大,球菌和丝状菌互相交织,短杆菌穿插其间。“谷穗状”结构(corncob),以丝状菌为中心,周围有许多革兰氏阳性球菌粘附在其表面。以“谷穗”为中心,周围有长杆菌粘附的“瓶刷样”结构(bristle brush)。 四、组 成 (一)微生物组成的特点 1. 细菌的种类繁多。 2. 不同年龄阶段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 组成呈动态变化。 3. 致病性菌斑与非致病性菌斑的细菌 种类差异不大,功能差异较大。采集自正常人群相同部位的菌斑微生物组成种类差异较大,但代谢功能相似。 (致牙周病菌斑中可动菌和螺旋体较多,球菌较少) (二)化学组成 1. 水 占菌斑体积的30%-50%,重量的80%,其中50%在菌细胞内,30%在菌斑基质 中。基质中的水大约25%呈游离状态,剩余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呈结合态。 2.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占牙菌斑干重40%-50%,主要来自宿主唾液

文档评论(0)

yu8458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