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检验报告单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增多   (1)寄生虫病:肠道外寄生虫,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等,以及肠道钩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嗜酸性粒细胞呈轻度或中等度增高。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呈轻度或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5)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 * * 当有细菌入侵体内时,中性粒细胞能迅速释放出水解酶,将细菌吞噬进而将它消灭。故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 在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却很无奈,因为病毒非常小,会进入到细胞内,这时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并分泌活性物质和其他成员一起清理病毒。因此,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 * 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常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以及过敏反应,它们的比例升高常常表示身体正遭受寄生虫的感染或者处于过敏状态中。 单核细胞可以对抗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时都可能增高。 各项白细胞比例反应免疫系统的工作侧重点,提示免疫系统正在加强某一方面的免疫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白细胞计数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波动,外周血涂片中还出现了幼稚细胞,常提示白血病。 * 3 血小板:能干的修补工 【参考值】 (100-300)X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它是从生长在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身体上脱落下来的小碎片,主要负责止血过程。它保持着我们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我们受伤流血的时候还迅速聚集到伤口,协同机体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块堵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失,促进伤口的修护和愈合。所以血小板减少的人就会有出血不止的风险。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统疾病,或者脾脏功能亢进。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变,或脾脏于近期被切除。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 * * 1.血小板假性降低,一般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标本抽凝,检查标本看是否有凝块。 (2)EDTA诱导聚集,此种情况下推片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EDTA抗凝剂可使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GpⅡb/Ⅲa暴露,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结构,使其可以与血浆中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此时对于血小板计数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可采用枸橼酸盐抗凝剂血进行操作。 (3)大血小板,推片镜检可见血小板体积偏大,超过电阻抗法血小板体积上限,因此血小板计数会漏掉这些大血小板。油镜下1个血小板相当于(10-15)×10^9/L血小板。 2.血小板假性增高。一般不易察觉,常见情况可见于小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等。 * 人体感冒的全过程 * * 二、肝功能 *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肾脏。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的80%左右。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主要分布在肝脏(胞浆),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ALT AST 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内ALT、AST释放→血清中活性↑ 轻中度肝细胞损伤时,ALTAST,ALT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高于AST 严重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AST放,AST/ALT↑ * * ALT、AST的临床意义 非 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显著↑↑↑、 AST显著↑↑,ALT/AST1 病毒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3-5周逐渐下降 急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再升高,为急性→慢性 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或正常,ALT/AST1 若ALT/AST1,提示肝炎进入活动期或肝硬化 非病毒性肝病 转氨酶正常或轻度上升,ALT/AST1。 酒精性肝病时AST可显著升高,ALT可正常, AST/ALT常2 。 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取决于

文档评论(0)

liuhan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