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17课测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生活与哲学》1—7课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表格内。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A.哲学在世界之内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使人更聪明 2.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4.2008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属于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A.它是科学理论 B.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之上的哲学 6.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贯穿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革命立场、观点、方法的是 A.群众路线 B.以人为本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7.“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D.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8.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的意思是说 A意识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的 D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9.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0.报载,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这主要体现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11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这说明 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12、2008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汶川映秀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汶川“5·12”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润育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 A.物质决定意识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有时也决定物质 13.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 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 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4.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

文档评论(0)

djawds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