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选择习俗与戏曲舞台的色彩象征.doc

色彩选择习俗与戏曲舞台的色彩象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色彩选择习俗与戏曲舞台的色彩象征 戏曲舞台重视用色彩来营造气氛、塑造人物。鲜艳夺目的戏衣、神奇怪诞的脸谱,富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是享誉中外的艺术瑰宝。然而,对戏曲舞台色彩选择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红表忠勇”、“黑显刚直”、“白贬奸邪”之类的现象描述上,至于红何以能表忠勇,黑何以能显刚直,白何以能贬奸邪则鲜有深究者。描述现象易,探求底蕴难,但这一诱人的问题使我不得不探入微茫。戏曲舞台色彩不只是徒供悦目的自然物质,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法天为吉”的信仰、阴阳五行学说、尊卑有等的伦理观念和趋吉避凶的世俗心理等制约着古人的色彩选择,正是自古相传的色彩选择习俗给了戏曲舞台色彩语言以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一 戏曲舞台色彩选择的特点 崇尚富丽是戏曲舞台色彩选择的显著特点。 徐孝常《梦中缘·序》这样描述清代戏曲人物装扮和舞台陈设的华丽:“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 徐孝常《梦中缘·序》,《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三,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92页。诚如所言,戏衣、脸谱、砌末(如台帐、桌围、椅披、车旗、木桨、马鞭、刀枪剑戟等)乃至舞台都刻意精丽,追求色彩的繁富华美,连乞丐“富贵衣”上的补钉、罪犯脖子上的“ 徐孝常《梦中缘·序》,《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三,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92页。 崇尚富丽的特点首先反映在戏衣上。 穿红着绿是戏曲装扮的古老传统,孕育期的戏曲就是如此。汉代百戏《东海黄公》中的黄公佩赤金刀,以大红绸子束发、系腰。唐代歌舞戏《踏摇娘》中的苏中郎穿大红戏衣。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裹绿袍。宋杂剧的戏衣更艳丽华美。《东京梦华录》载:“教坊乐部,列于山楼下彩棚中,皆裹长脚幞头,随逐部服紫绯绿三色宽衫,黄义襕,镀金凹面腰带……诸杂剧色皆诨裹,各服本色紫绯绿宽衫,义襕,镀金带……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綵服。”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2-53页。《梦粱录》载:“其诸部诸色,分服紫、绯、绿三色宽衫,两下各垂黄义襕。” 吴自牧《梦粱录》,《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08页。正因为戏台上的穿戴总是大红大绿的,所以,宋人就以鲜艳的色彩给杂剧班社命名。《武林旧事》载:“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震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杂剧)。” 周密《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77页。大红大绿但无花绣的戏衣习称“素衣”,也就是说,它不是戏衣中最华丽的。为求华丽,古人以彩绘美化,故自古就有五彩纷呈的“绘画之服”。隋代民间演戏已使用“画衣”。《隋书·长孙平传》载:“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像。” 魏徵《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39页。宋杂剧也多用“描花”戏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杂剧《眼药酸》演出图中,售眼药之副净穿画满大眼睛的长袍。《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写宫廷乐工搬演杂剧的装束说:“头一装外的,黑漆幞头,有如明镜,描花罗襕,俨若生成;第二个戏色的,系离水犀角腰带,裹红花绿叶罗巾,黄衣襕长衬短靿靴,衫袖襟密排山水样;第三个末色的,裹结络球头帽子……百二十名散做乐工,搬演杂剧,装孤打撺。个个青巾桶帽,人人红带花袍。” 施耐庵《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657-658页。金院本和元杂剧的戏衣亦用“绘画之服”。《金史·舆服志》载:“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 脱脱等《金史》卷四十三,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50页。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内元代戏曲壁画上的5个演员均着鲜艳而色彩各不相同的“画衣”,分别有云龙、仙鹤、绿叶、红花等图案。当时戏衣上的图案是画的还是绣的无从确考,画衣和绣衣在我国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周代贵族的礼服分别有龙、雉、日、月、山、水、火、水草、弓和斧等图案。上衣用画,下裳用绣。《周礼·春官·司服》唐贾公彦疏:“衣是阳,阳至轻浮,画亦轻浮,故衣缋也……裳主阴,刺亦是沈深之义,故裳刺也。”从“描”、“绘”等字眼看,元以前舞台上的“画衣”可能还不是绣品。戏衣用绣品始于何时,亦未能确考。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的“江湖行头”已有“五色顾绣青花五彩绫缎襖褶”、“五色顾绣袴”、“五色顾绣披风龙披风”。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2-53页。 吴自牧《梦粱录》,《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08页。 周密《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77页。 魏徵《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39页。 施耐庵《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657-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