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法律行为“合法性”之探讨】.docVIP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法律行为“合法性”之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法律行为“合法性”之探讨】   摘 要:自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将法律行为定义为“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以来,学界对此的批驳从来就不绝于耳。有人说,这是公法再次侵入私法,提前进入私法领域对私法进行了干预,有违私法自治原则。有人说这引发了逻辑的混乱,比如一个法律行为既然是合法行为又怎么会出现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因“违法”而产生无效的法律后果呢?笔者认为在这里法律行为“合法性”评价中的法律,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认识的具体的法律、法规,而是以可归责性为标准在抽象意义上的法律基本价值评判。   ?关键词:法律行为;合法性;私法自治;效力性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9-0000-03   ??一、合法性判断是否是公权力对于私法的过早干预,是否有违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私法自治。   ?私法自治精神对于法律行为的重要性,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其为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之一。以意思表示为中心,奉行私法自治原则早就成为民法学者不争的事实。对于法律行为概念的表述,王利明教授指出,德国学者通常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意思表示的角度来概括,代表者当属萨维尼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中对法律行为作出的经典定义“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二是从法律行为的功能角度来界定法律行为的概念。①通过意思自由而取得意欲的法律效果的自治精神已广为接受。基于此,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民法通则》将法律行为定义为一种合法行为是更多的表现出法律对法律行为的合法与否的判断,这种判断体现出公权力对于私法的过早介入,对法律行为作合法性的判断有违私法自治的精神。②诚然,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的确难以看到私法自治的精神体现,意志的自由在字面上难以看出,但是这绝不是用以怀疑法律行为合法性存在的理由。   ?(二)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法律赋予其的价值性评判。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及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坚持法律行为中的私法自治固然有理,却并不能将其看作唯一。因为法律行为的效力来源除了提到的私法自治精神以外,法律赋予其的价值性评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台湾学者、我国民国学者、德国学者乃至我国大多数的现行学者也是赞同的。如史尚宽先生曾说“私法自治之原则,非适用民法规定之全部,惟行于直接关于法律行为之领域,其不关于法律行为内容及虽与法律行为有关,而仅关于其基本组织或手段不适用”。 ③又如迪特尔?施瓦布指出“德意志的民法系由法律行为自由原则即私法自治原则所支配,这种自由由《基本法》第二条第一款而受到宪法的保障。法律行为自由系存在于一个由国家法律所给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由国家予以实现,也即由国家向私人提供国家法律保护组织以供其使用。在法律行为中,私人的法律后果意志与国家各级机关的规范意志相互交错”④王利明教授也指出“如果法律行为不符合国家意志,该行为不仅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效果,甚至当事人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⑤   ?(三)法律行为效力来源的进一步探讨   ?我国学者似乎总是异乎担忧公权对私权的过多干涉,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得到自由的时间太短,自由的内容又太少,法律本质上体现的也是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或政策要求,我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如现代民法这般的私法,这也导致了我国学者面对法律规范,总是怀疑这是否是对私法自治的又一限制。但是当我们回归到有着深厚民法底蕴的德国民法的立法精神,法律对于私法自治的限制所采用的价值判断与我国传统价值判断大相径庭。《德国民法典》中规定法律行为乃是私法自治的实现的工具,其《立法理由书》又说“私法自治之意义,在于法律给个人提供一种法律上的权利手段,并以此实现个人的目的”。⑥德国学者迪特尔?施瓦布在《民法导论》中称“私人的法律后果意志与国家各级机关的规范意志相互交错关联关系”。⑦而德国民法泰斗拉伦茨则在《德国民法通论》中详细地探讨了德国立法的情形――德国传统的“历史法学派”关于法律的坚持的理论为“法首先通过习俗和民众信念产生,然后通过法律科学产生,即由法学家制定出来,它绝对不是由立法者的专断意志决定”,而“历史法学派”的这一理论在《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⑧通过这种立法精神的探讨,可见,法律规范的确会对私人意欲的法律效果产生某种规制作用,我们却不能笼统地说这是公权力或者国家意志对于私人空间的强制介入,因为这种规制有的是基于对社会交往中的一般习俗的遵守,有的为了与一般民众信念相一致,有的是为社会交往提供符合逻辑的秩序等等。   ?德国的学者哈腾保尔敏锐地指出了法律行为效力来源的变化:“当事人的意思不能再是任意的意思。因为这里有一个前提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