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第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ppt

环境地学:第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地震 - - 地震波与地震仪(重难点) - - 地震的强度 - - 地震的分布 - - 地震的预报与预防 - - 地球的内部构造(重难点) - 不安稳的地下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 小雅》 记录周幽王二年十月之交(公元前780年) 发生在陕西歧山的地震 地震 Earthquake 地震: 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及其建筑物照成的巨大破坏 强烈地震的特点 突发性 破坏性 连锁性 地震要素 震源:引发地震、释放地震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 震源深度(震深):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震源距:震源到地震台的距离 等震线: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烈度)的各点的连线 地震类型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由低下岩石发生错断所引起的,占90%左右 火山地震:火山爆发时气体的冲击说引起的,占7%左右 陷落地震:上覆岩石超过岩石的支撑力时,地表发生塌陷引发的,占3%左右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弹性回跳说 地表被错开 地震分类 按震源深浅: 深源地震:300-70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浅源地震: 70km,占90%,集中在5-20km范围 按震级: 微震: 3级 弱震:3-4.5级 中震:4.5-6级 强震: 6级 按震中距: 地方震:震中距 100 km 近震:100-1000 km 远震: 1000km 按发震时代: 现代地震:仪器和资料记录 历史地震:资料记录 古地震:无资料记录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 前震:主震发生之前的地震 (foreshock) 主震:最大的一次地震 (main chock) 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aftershock) 地震序列分类: 主震型:主震明显 震群型:地震相当,没有明显主震和余震 单发型或孤立型:基本不见前震和余震 地震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以弹性振动波形式传递的能量就是地震波 体波: 纵波-压缩波-P波 横波-剪切波-S波 面波: 瑞利波-R波 勒夫波-L波(Q波) 体波 体波:由震源发出的 纵波:P-wave,推进波(push waves),P波,初至波(Primary wave) 质点做前后运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物质疏密交替 速度快,5.5-7km/s,在固液气介质中均可传播 最先到达地表(震中),破坏力相对较弱 横波:S-wave,剪切波(shear waves),S波,次至波(Secondary wave) 质点上下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速度较慢,3.2-4.0km/s,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比纵波晚到震中,振动垂直建筑物,破坏力较强 体波 面波 面波(surface waves):纵波与横波在地面相遇时激发产生的,波长大,振幅大,传播速度小,主要的破坏力,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勒夫波:Love wave,L波 振动平行于岩层的横波在物质层中干涉叠加,并可在物质层传播 振动平行于地面,成蛇形状前进的横向波动 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弱,较薄的地表岩层,勒夫波很强 瑞利波:Rayleigh wave,R波 兼有纵波和横波的振动特点,类似质点做圆周运动 在地表纵波和横波相交或叠加的结果 地震波的记录 横波: 纵波: 面波(勒夫波、瑞利波): 地震仪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制成,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2.7米,其外形像一个大型酒樽,如果发生较强的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动而失去平衡,这样就会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震源的定位 案例:日本神户地震 地震强度 震级:衡量地震级别的物理量,常用里氏震级(ML) 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分为12级 等震线:烈度相同的连线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 地震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80%的地震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15%的地震 洋脊地震带:浅源地震,地震一般较小 陆内变形带:分布范围小,主要在板块碰撞带(断裂带)和陆内裂谷带,震级大,震源浅,一般不超过20km,破坏性很强 earthquakes and plate tectonics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