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气候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海的气候珠海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但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日温差较小,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一四季特征珠海市的天文季节时间与自然气候季节时间差异甚大。 一年之中,各季节的时间长短不一,即使历年同一季节,开始的时间也不尽同。 季节的提早与推迟相差达两个多月。 春季,是全年天气多变的季节。 季内以偏东风为主,风向多变,气温变幅大,最高气温 32.5℃ (1987 年 4 月 23 日),最低气温 2.9℃12(1986 年 3 月 1 日)。 多数年份春季气候逐渐回升,至 4 月中旬,已接近年平均温度。 个别年份的 3 月至 4 月上旬,仍有较强冷空气影响,甚至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 12℃,持续数天的 “倒春寒 ”天气。 夏季, 5 月至 6 月是雨季的前汛期。 珠海市高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侧,常受高空低压槽影响,多雷暴、骤雨等强对流天气,雨量增多。 1962--1990 年,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 1966 年 6 月 12 日,日降雨量为 393.7 毫米。 盛夏,从 7 月至 10 中旬,为台风盛行期。 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 (热带低压、台风的总称 ),有时会袭击和影响珠海市,并常因台风暴雨而成灾。 1/12 7 月至 9 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高空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 历年中, ?月的月平均温度 28.6t,最高温度 38,5℃(1980 年 7 月 10 日)秋季,干燥的冬季风逐渐代替了暖湿的夏季风 (东南风 ),天气秋高气爽。 初秋,还会受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及台风的影响,而带来大雨。 月下旬后,台风影响已近尾声,后汛期雨季结束。 月上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冬季,历期约一个多月,盛行东北季风。 冷空气平均每隔 7 天南下一次,两股冷空气之间,天气先出现奇暖,继而一股强冷空气来临,又变得寒冷。 同时,海面常伴有 6 级以上的大风,历年 1 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 14.5t,极端最低气温 2.5℃(1976 年 12 月 29 日)。 冬季,晴天居多,尤其是前冬,雨量稀少,个别年份的 12 月和 1 月竟然滴 雨不下。 冬春过渡期 (2 月),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常会导致气温连续偏低、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 二温度 (一)气温 1962 年一 1990 年,珠海市年平均气温为 22.4℃,岛屿年千均气温又略高于大陆地区,大万山岛年平均气温为 22.5℃。 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在 2/12 21.6℃ 23.2℃之间。 年平均气温最高是 1966 年,为 23.3℃;最低是 1984 年,为 21.6℃,有 44%的年份最低气温在 7.3 一 5.O℃,为 2 年一遇;最低气温在 3.0℃以下的年份只有 7%,为 14 年一遇,有 59%的年份,最高气温在 35.0℃ 一 36.O℃,为 2 年一遇,有 33%的年份最高气温大于 36.0℃,为 3 年一遇;有 7%的年份最高气温小于 35.O℃,为 13 年一遇。 根据珠海市气候常规和各类作物的生长特征,一般认为: 日平均气温稳定 ≥10℃的初终间日期为农作物的生长期; ≥12℃的初终间日期为早稻的安全播种期; ≥15℃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而珠海市 ≥10℃的年积温在 8000℃以上, ≥15℃的年积温为 7091℃。 (二)地温包括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 珠海地区只作了地表温度的记录。 从 1976 至 1990 年,历年平均为 25.0℃。 地表极端最高温度为 3/12 64.7℃(1988 年 6 月 2 日),最低温度为 1.3℃(1977 年 2 月 4 日)。 三降雨珠海市雨量充沛, 1962-1990 年年平均降雨量为 1985.8 毫米,降雨最多的 1973 年为 2873.9 毫米。 最少的 1963 年为 1200.9 毫米。 逐年雨量对历年平均值的距平百分率在 +50%—-45%之间变动。 全年有两个明显的雨季: 4—6 月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是受锋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涡或高空切 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总降雨量 840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 42%;7-10 月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带热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总降雨 量 946 毫米,占年降雨量的 47%。 由于后汛期的台风雨强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过程可达 200-300 毫米,极易造成局部洪涝。 年降雨量的地域差异较明显: 香洲、下栅以北地区,雨量最多,一般为 2000-2200 毫米;小林、三灶、南屏以及澳门半岛,雨量一般为 1800-2000 毫米;大横琴、大万山等岛屿,雨量最少,一般为 1700-1800 毫米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