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文本解读入课的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解读入课的策略 每一个老师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 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师生 互动良好,教学成效显著,教学内容学生能轻松掌握。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 当其冲的是教师自己对文本进行精准、个性化的解读。 一、教师在文本解读中的趋势 1、追求新颖。 很多老师认为,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高效,对文本的解 读就必须新颖别致,将别人偶有所感但未发掘出来的内容注入课堂,创意出奇, 才能吸引眼球,收到奇效。 尤其是公开课、 竞赛课上,这种趋势十分明显。 而这种追求别致的解读创见, 难免会使语文课迷失在哲学、 美学、生命教育等学科丛林中, 偏离了语文教学的 正道。在这方面,普通老师有此“误读” 、“谬见”难以避免,就连功底深厚的一 些名师,有时也难免犯上此类错误。 如某特级教师在教学 《背影》一文时,就把这篇散文当作一个哲学文本进行 图解,创意虽然新奇,但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 2、求细求微 有的老师认为, 自己对全篇课文的解读没有奇特见解, 但对课文的某个方面 还是有独到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求异彩纷呈,但求灵光一现。 于是对文本的某个情景、细节、人物、语句、段落、技巧等方面细挖慢掘, 终于开发出了宝贵的“金矿” ,在教学中把开掘“金矿”的过程演绎出来,给人 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注洋老师在解读 《变色龙》时,通过对“本文中只写了一条变色龙吗?” 及“小说中只写了一条狗吗?”这两个问题的分析, 引导学生得出: 叶尔德林是 变色龙、赫留金是变色龙、 围观者也是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是仗势欺人欺软怕硬 的将军的走狗、叶尔德林显然是奥楚蔑洛夫的走狗、赫留金是一条仗势欺人的 “恶狗”、 围观者也是欺软怕硬没有是非观念的“狗”。 通过对小问题的挖掘, 让学生的思维渐渐走进小说思想的深处,从而深化小说教学。 这种求细求微的解读及教学策略,处理得当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求怪求奇 有些教师为使自己的教学创新出奇,不惜在文本解读上求怪求奇,大有 “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如付延声老师在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时,得出“菲利普的凝视——左眼庸 俗,右眼虚荣”、 “若瑟夫的凝视——善良与同情的目光”这个观点, 换句话来 说,就是菲利普的人物性格是庸俗虚荣,若瑟夫则是善良与同情。是菲利普、若 瑟夫凝视于勒可以得出上述观点?还是读者凝视这两个人物可以得出这一结 论?付老师绕来绕去,语焉不详。 这种求怪求奇的文本解读转化为课堂教学, 虽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但教学 效果未必很好。 二、将文本解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策略 1、弥补盲点 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观点, 如在公开出版的教参、 报刊杂志及有关教学论 述中均未出现过, 而这种观点是紧扣文本得出的, 可视为文本解读的盲点, 将它 进行精心的设计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可收到奇效。 1 如汪洋老师在解读鲁迅的《故乡》结尾时,认为“我”是一个只有新思想却 没有用实际行动改变落后社会的知识分子, “我”的软弱与“我”缺失的化解隔 膜的实际行动, 还有 “我”放弃知识分子应有的思想启蒙的责任, 隐含着对 “我” 的批判。 而查看教参及其他教学资料, 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解读,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⑴、“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⑵、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⑶、渴望纯真的人际关系; ⑷、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经济及社会的没落。 而汪洋老师对

文档评论(0)

Wang216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