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摘 要] 鲁迅既是文坛巨匠,又是一面民族旗帜。鲁迅先生短暂的 一生,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近千万字的文 遗产。他的作品,他的为 人,他的思想,影响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祝福》是鲁迅对国民劣根性 的犀利批判,同时表现了对他们的深沉的爱,代表了迄今为止文化启 蒙的最高成就。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 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 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 ,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祥林 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毁灭的悲剧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 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困惑,象草 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 同时也为那个世界划了个巨大的问号。 [关键词] 祝福,鲁迅,批判主义,封建社会,祥林嫂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字 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 (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 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 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100 多篇。  鲁迅出身 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 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 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 “科学”与“民主”。1902 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 年到仙 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 此弃医习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 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 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 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 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 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二、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 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 ,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祥林嫂是一 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 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 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 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 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 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 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 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 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 惨死在街头。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 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 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是写得最好的小说。他用“我”的眼光,把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 出来,把世态的苍凉,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是从选事,还是从上来看, 《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 只是一个思想,语言犀利的作家。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和他的思想, 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 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写那满 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 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 用祥林嫂的死引出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 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子——再打工——遭这些遭 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 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 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 但是又是最需要学习的。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 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写的是悲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