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吕若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
句式铿锵, 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 “固有之伦理、 法律、学术、礼俗, 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 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
个 20 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 “城隍” 庙拔圣像的胡子; 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
“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赵”
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 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 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 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 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 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
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
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
会的文学象征, 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
文学家偏
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 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
最有代表性的当
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
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 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
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
但在利益面
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祖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
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
30 年代世界经济
危机、 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
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
字
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
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 白毛仙姑由鬼变人, 小二黑的婚事
由区长作主, 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
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
连最小单位
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
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 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
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 说是新历史主义, 实在
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 20 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
的结果是 21 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 宗法社会的崩颓
是历史的必然, 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 现实中的宗亲大
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
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乃至于建构起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 如此说来, 将大地上所
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
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不孝子孙 ”了么?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五四时期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
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屹立不倒。
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 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
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
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 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 仍
旧迅疾、凶猛、无所顾忌地肆虐着。
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 20 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 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史必然性的
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
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
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 Q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
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
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 《一千八百担》 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 为副
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
D、陈忠实的《白鹿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河南省漯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有答案).doc
-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九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新目标版.doc
- 菏泽市成武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菏泽市成武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数试卷.doc
-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doc
-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文科)(解析版).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doc
- 湖北省恩施州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