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冲和祥林嫂(教师中心稿)
林冲和祥林嫂(教师中心稿)
宋英民
林冲,我们很熟悉,梁山好汉“豹子头”;祥林嫂,我们也不陌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生活在11、12世纪的北宋末年,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初的江南农村。二人风马牛不相及,谁把他们扯在一起呢?不是我,而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对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认识非常深刻,他一针见血地指出:2000年的封建文化就是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取到过人权,最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先生看来,中国人最能忍了,只要能生存下去,即便是做牛做马,再怎么欺凌他,践踏他,他也不会去反抗。只有连这一丁点生存的权利也被剥夺时,他才会起来反抗以获得奴隶的地位。
鲁迅先生站的高看的切,他深刻地剖析了2000年来的 ___奴性心理。正是先生的精辟论断,才使我把林冲和祥林嫂联系起来。
想当初林冲在东京汴梁做八十万禁军教头时,也很风光:家有娇妻,收入稳定,受人尊敬。小日子过得不错,自然非常满足,林冲很珍惜。当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时,虽拔刀愤怒,但终究忍了,只要高雅内不再来欺负,也就罢了,终究不敢得罪高俅父子,生怕打破自己的饭碗。后来高衙内色心不死,千方百计要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他不惜借高俅之手,设圈套陷林冲于不义。林冲尽管清楚自己被陷害的,但还是不敢怎么样,宁可去充军,幻想有朝一日回来和妻子团聚。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这般懦弱,这就是“豹子头”?后来高俅派陆谦前去沧州,要把他置于死地,这时候他这才明白,自己想做“奴隶”也不行。小康日子对林冲来说,只能下辈子了。林冲忍无可忍杀死了路谦等人,雪夜上了梁山。林冲空怀绝技,却如此软弱可欺,其身上的奴性可见一斑。
祥林嫂, ___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比自己小十多岁的丈夫死后,婆婆逼她再嫁。她从婆婆家里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她一个人,竟没有添短工。”如此辛劳,“然而她反满足,口角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此时的祥林嫂多么希望自己一生就这么“舒服地”过下去呀,但她没有这么好的命,最后还是被她婆婆抢回去了,最终逼她改嫁了。尽管结婚时祥林嫂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但婚后丈夫对她很好也有了儿子,日子也算安稳。不幸的是丈夫因病死了,儿子阿毛也被狼叼了去。大伯收房子自己走投无路,再一次回到了鲁四老爷家中。这次她的待遇发生了变化,年底祝福时甭说杀鸡宰鹅,甚至连酒杯筷子也不能摸,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烧火。此时祥林嫂连一个“奴隶”都难作成,她并没有死心,她要不惜代价争取“奴隶”的地位。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到土地庙捐门槛,以此来赎罪。做完了这件事后,她觉得她又干净了。等到年底祝福时,她便坦然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一声断喝, ___打碎了祥林嫂的.“奴隶”梦。祥林嫂也曾不停的奋斗,但她奋斗的目标是作一个好“奴隶”,就这也不被允许,她只能用死来向这个吃人的社会控诉。
林冲上梁山了,祥林嫂死了。二人尽管时代地位命运不相同,但他们骨子里的奴性多么的相似,他们都是为了作一个好“奴隶”而努力争取,结果都是不被允许。“奴性”是二人的共同心理情结。
鲁迅先生对人的认识如此深刻,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还没有哪一位 ___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那样深刻而具体,还没有哪一位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有鲁迅那样执著而犀利。正是基于鲁迅先生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才使得我们认清了千千万万个“林冲”,千千万万个“祥林嫂”。
【林冲和祥林嫂(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