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PU产业生态分析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国产CPU产业生态分析报告 六大国产CPU 全面梳理分析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 国产CPU发展历程回溯 3 二、 飞腾:PK生态的主导者 5 三、 鲲鹏:快速崛起的领导者 9 四、 海光:性能领先的实干者 13 五、 龙芯:完全自主的引领者 16 六、 兆芯:合资CPU的探路者 19 七、 申威:为超算而生的强者 22 八、 结语 24 CPU作为ICT设备的运算和控制核心,负责指令读取、译码与执行,因研发门槛高、生态构建难,被认为是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珠穆朗玛峰”。纵观全球,Intel、AMD两大巨头领跑通用CPU(桌面与服务器CPU)市场;国内,国产CPU正处于奋力追赶的关键时期,以飞腾、鲲鹏、海光、龙芯、兆芯、申威等为代表的厂商正全力打造“中国芯”。本文将重点围绕国产CPU的发展历程与当前产业链各领军企业的布局情况作详尽解读,具体如下: 1、国产CPU发展历程回溯2、飞腾:PK生态的主导者3、鲲鹏:快速崛起的领导者4、海光:性能领先的实干者5、龙芯:完全自主的引领者6、兆芯:合资CPU的探路者7、申威:为超算而生的强者 国产CPU发展历程回溯 回溯中国的国产CPU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上世纪50-70年代。1956年,半导体科技被列为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此后,中科院计算所、109厂、半导体所先后成立,锗晶体管、硅平面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相继实现突破,为109乙机、109丙机、156机的诞生分别提供了基础。1975年,伴随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兴起,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百万次计算机013机研制成功。这一时期独立自主的产业发展为我国CPU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折:上世纪80-90年代。1985年,中科院计算所、半导体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单位和109厂合并,成立中科院微电子中心。但这一时期,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等原因,产业完全市场化但自主性不足。 提速:21世纪初至今。从“十五”开始,国产CPU自主性的问题再度提上议程,产业政策不断加码。泰山计划、863计划等催生了一批国产CPU品牌,2002年,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代号X1A50)流片成功。2006年,“核高基”重大专项推出,“高”即为高端通用CPU。2014年,我国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纲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家大基金)第1期成立,主要投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19年,国家大基金第2期成立,主要投资应用端。 在经历数十年的艰辛探索后,目前,国产CPU产业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我们根据CPU指令集体系进行分类: 1)复杂指令集(CISC)下,以X86架构为主,国内代表厂商包括海光、兆芯; 2)精简指令集(RISC)下,涉及ARM架构、MIPS架构、Alpha架构等,国内代表厂商包括鲲鹏(ARM)、飞腾(ARM)、龙芯(MIPS)、申威(Alpha)等。 飞腾:PK生态的主导者 飞腾CPU由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创造,起步于1999年。目前是国资比例最高(CEC通过中国长城控股)的国产CPU企业,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项目的CPU国家队。 在以往信创项目中具有较强的实战经验。曾先后尝试X86、Epic、SPARC、ARM四个指令集,并以SPARC开源代码为基础设计了FT-1000、FT-1000A、FT-1500等CPU。 之后出于生态考虑,获得了ARM指令集授权,集成全自主处理器内核,形成了覆盖桌面、服务器和嵌入式等领域的完整产品线。 在生态建设上,飞腾作为独立的芯片供应商,只提供芯片,秉承开放策略,与所有整机厂商都是对等的开放合作的关系,且全栈各层次生态伙伴众多,用户有更多选择,供应链安全性有保障。 服务器CPU:FT-2000+/64于2017年发布,集成64个FTC662处理器内核,16nm工艺,主频2.0-2.3GHz,主要应用于高性能服务器领域,性能与Intel Xeon E5-2695V3系列相当。在ARM v8指令集兼容的产品中,FT-2000+/64在单核计算能力、单芯片并行性能、单芯片cache一致性规模等指标上处于先进水平。 2019年5月,基于FT-2000+/64的服务器产品群在福州数字中国峰会上发布。芯片能效(性能功耗比)方面,与其他芯片相比飞腾优势明显;数据库等应用的实测性能对比其他一些国产芯片也相对占优。 桌面CPU:2019年,飞腾发布FT-2000/4,整体性能与Intel Core I5系列相当。FT-2000/4集成4个FTC663处理器核,16nm制程,主频2.6-3.0GHz。 在SPEC 2006测试中,全芯片实测整数计算得分61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