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肛漏中医诊疗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肛痈肛漏诊疗方案 一、概述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七版《外科学》(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可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 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 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 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诊疗计划: (一)阶段医嘱: 1、长期医嘱: 普食(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根据情况调整) 二级护理 辩证给予中药汤剂内服,每日2次。 中药塌渍治疗,每日1次。 中换药,每日1次。 酌情给予物理疗法。 2、临时医嘱 完善各项理化检查,包括 ⑴入院必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5)胸部X片。 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如B超、CT、MRI、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二)护理计划 1、一般护理: ⑴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风、湿、热邪侵入;保持床单位清洁、衣被柔软,减少摩擦。 ⑵避免剧烈活动。 ⑶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⑷注意观察体温、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2、专病护理 ⑴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⑵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出血与大便的关系。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健康指导 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清洁。 ②积极防治肛门病变,如肛隐窝炎、肛腺炎、肛乳头炎、直肠炎、内外痔等。 ③患病后应及早治疗,防止炎症范围扩大。 四、治疗方案:肛痈早期多为实证和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软坚散结、以消法为主。中期脓成邪留,治宜扶正托毒,以托法为主。后期毒尽体虚,治宜补养气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以补法为主。、如脓已成,应尽早切开排脓。 1.治疗原则:①不要过于依赖抗生素的作用,坐浴、理疗、局部用药等均可对症治疗;②成熟时应及时切开排脓,防止脓液向其他间隙扩散;③麻醉应充分;④齿线下脓肿行放射状切口,齿线上脓肿应距肛门2.5cm行弧形切口或直切口,以防损伤括约肌;⑤脓肿切口应足够大,引流通畅;⑥肛提肌以下脓肿应找到并处理内口,深部则应行挂线术;⑦对肛提肌以上脓肿处理要慎重,防止并发症。没有十足把握,一般在3-6月后再行肛瘘手术;⑧脓液应做药敏及培养试验;⑨术后换药应严密观察病人伤口引流是否通畅,挂线者应及时调整橡皮筋松紧,确保创面从基底生长,防止桥形愈合。 2. 中医辨证论治 ①火毒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选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