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发展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湖北是粮食生产大省,更是水稻主产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第四位,稻谷年均单产达到每亩500公斤左右,居全国水稻主产区第二位。全省稻谷商品率高达40%以上,商品量占全省粮食商品总量的80%左右,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了充分发挥湖北水稻生产的区域优势,加快优质稻产业发展,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特制定《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发展规划》。 一、优质稻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机遇 (一)我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开发优质稻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引进,组织地方名特品种的筛选和示范推广,虽几经起伏,但始终没有间断。1999年初,省委、省政府针对种稻比较效益偏低和一般稻谷难卖的现实问题,把调整优化水稻生产结构,加快优质稻发展摆到了突出位置,明确把优质稻的发展列入“四优工程”(即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果、优质猪工程)之首。2000年和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按照国标举行了优质稻米评选。近两年,启动了全省优质稻板块建设,围绕企业建基地,有力地推进了优质稻米品牌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总产290-300亿斤。按照生产用种数量计算,全省达到国标三级以上的品种种植面积,近年来每年递增150万亩左右,2005年达到1500万亩,总产约150亿斤。近年全省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优质水稻品种,早稻主要有“鄂早18”、“嘉育948”、舟903等;中稻(含一季晚稻)主要为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鉴真2号、鄂中5号、鄂香1号、鄂荆糯6号等;晚稻主要为中9优288、金优928、金优38、鄂晚5号、鄂粳杂1号、湘晚籼9号等。总体上看,我省优质水稻生产和加工基础比较好,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二)我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特点 1、品种品质结构逐步优化,稻米整体品质明显改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桂朝二号”、“浙辐802” 2、高档优质稻显露头角。2000年,我省引入国标一级优质稻中国香稻(审定名为“鄂香1号”)试种成功,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广,使“鄂香1号”成为我省优质稻的一大品牌。2002年,省农业厅与省农科院合作推出的“537”(审定名为“鄂中5号” 3、优质稻配套栽培技术得到发展。为配合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我省全面推行了水稻轻简化栽培、优质稻保优和无公害栽培技术,以“稻鸭共育”为代表的生态无公害生产技术、优质稻机械化栽插、收脱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势头良好。 4、优质稻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省稻米加工量已跃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企业年加工大米300多万吨。年加工万吨以上大米加工企业超过百家。优质稻加工的技术和设备明显改善,引进、添置了抛光、色选、真空包装等设备,大米外观档次明显提高。优质无公害稻米品牌明显增多,稻米及其制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231个,京山轻机国宝桥米公司等已进入国家知名大米加工企业行列。国宝桥米、银欣、洪森、中汇莲花、润珠、黄梅香玉、德安府等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已小有名气。 近几年来,我省优质稻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同先进省份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认识反复,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由于水稻是最主要粮食作物,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而且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随着粮食安全系数的变化,优质稻发展始终走不出“粮多喊发展,粮紧靠边站”的怪圈。有的地方认为种植优质稻比种植普通杂交稻的产量低,担心完不成粮食生产任务,怕担风险、担责任,不敢放手大力发展。有的地方认为种稻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不愿去发展。近两年的粮食收购政策导向也不利于农民扩大优质稻的生产。在发展优质稻生产上缺乏长远目标、规划和措施。部门分割、地域分隔,缺乏协调,长远发展的合力机制尚未形成。 2、多品种小规模种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应用滞后。当前我省“一多两少”的现象突出,即审定品种较多,高档优质品种少、竞争优势强的主导品种少,直接影响到优质稻的连片规模种植和开发。我省近年来审定的国标优质稻品种有57个,其中国标一级8个,但真正在生产中有竞争力的品种少。鄂香1号、鄂中5号,虽然品质优,但产量并不理想,在现有的价格下,竞争优势不大,同时在抗性上也有不足,发展速度不快。除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级举办的样板基地实现了优质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其他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多品种、小规模种植。不少县市,水稻品种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既符合国标又被市场认可的优质稻品种难以形成主导。同时,我省在优质稻产业上,对品种、栽培、环境三者的关系认识不足,存在重品种轻栽培现象。节本保优栽培技术研究应用滞后,栽培技术及其标准针对性不强,技术到位差,还没有充分挖掘出已种植的优质品种的产量、质量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