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 市 空 间 分 析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
一、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
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
历史演变,受传统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发展及地 环境
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近现代开
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介入,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自
由发展走向有目标的规划引导,并体现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胳。
1 三镇格局的形成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 史应当从距今 3500 多年前商代盘
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三国时期孙权得
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
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今汉
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 223 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
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
江相峙。
也正是在三国 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
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
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
始新筑汉阳城,城区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为湖广行
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
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为汉阳府治和县治。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
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
明末清初,汉口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并有“九省通衢”之誉。
明末汉阳通判袁焻筑袁公堤(今长堤街)全长十一二里,汉口城
区得以扩大。
清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纷纷侵入中国。1850 年汉口被
辟为通商口岸,1861 年,英国商船开进汉口港,武汉从此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武汉开埠后,英、俄、法、德、日等国相
继在汉口开辟租界,进一步带动了汉口城区的扩大及商业、对
外贸易的发展。至上世纪初,汉口城区规模已超过武昌、汉阳,
城市发育成熟,并与武昌、汉阳两城呈“三镇鼎立”之势。
2 三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差异
历史上,武汉由三个完全不同的城镇联结而成,三镇之
间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差异很大。其中武昌、汉阳两城主要依据
中国封建后期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采用“方城直街、
城外延厢,以形寓意、礼乐和谐”的布局方式。城址选择重视对
城区周 围自然环境的探察,追求山环水绕的形胜境界,其城垣
发育较好,且依据地形呈不规则方形或长方形。城内道路多呈
直角相交的方格网状,并有南北和东西通向城 门的主街。城市
内部空间布局整体感较强,主要政治、文化类建筑具有明显的
轴线配置关系。城市中心形成“十”字或“丁”字形街口,并作为衙
署、钟鼓楼、市楼或学宫等官方建筑的布局场所。城市中心区
以外的其他地方,沿街主要布置牌楼亭阁、寺观庙宇、商肆店
铺、大族府第等,平民住宅多位于街道背面的闾巷之中,城隅
僻地还有农地、园圃、山林、川泉及教场等。封建社会后期,由
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昌、汉阳城垣以外,在主要城 门和临江
的水运码头地段,还形成以商肆、码头、手工作坊和民宅为主
体的水旱关厢地区,其空间结构较为散乱。
与武昌、汉阳中国封建城市典型的空间布局形态相比
较,汉口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具有独特性。如前所述,汉
口的发展主要是作为水运码头和商业市肆在较短的时间内发
展起来的,其空间结构形态有如下特性:
( 1)突破了一般中国封建社会城市“方正居中”的空间布
局模式,沿汉水、长江岸线向外呈自由的扇状发展。
(2)城市扩展主要沿通往水运码头的道路逐层向外扩
展,并随着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与“路”相垂直,与江河走势相
呼应(平行)的商业街道。通往码头的多为“路” (交通运输功能),
平行河岸的则为“街” (商业生活功能)(图4)。
(3)与武昌、汉阳“ 自上而下”的规划建 方式相比较,汉
口“ 自下而上” 自发形成的城市空间特征更为明显。并且,由于城
市的扩张比较迅速,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发育极不完善,如缺乏
有规划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作为城市中心的政治文化空间,没有
形成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第二届掼蛋比赛活动方案.doc VIP
- 《重症医学》教学大纲要点.doc VIP
- 人教版 (2024) 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 welcome 课件+音频(共26张PPT).pptx VIP
- 锥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锥套工序专用夹具设计.doc VIP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06216中外建筑史2007年01月试卷.doc VIP
- “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主题班会.ppt VIP
- 高中数学课件:3《2-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0.pdf VIP
- 智能停车场系统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docx
- 建筑工程培训PPT课件范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