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版权输出与经纪人才的培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版权输出与经纪人才的培养 同样翻成英文,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不论英国、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对中文书的接受度都比美国高出甚多,而且编辑更愿意找人写审读报告,然后根据这份报告、简短的英译样章、加上对选题的掌握和直觉,直接拍板。只要其中有一个国家的出版社买下英语版权,就意味着这本中文书将会有一个通行全球的英语译本,之后再拿这个译本去卖给美国、欧洲国家,岂不是事半功倍? “难啃”的美国市场 根据统计,20XX年美国共出版348本翻译文学新书(含长篇小说、小说集和诗集),译自西班牙语的最多,有59本;法语和德语紧随在后,分别有51本和31本,连日文翻译书都有18本,却仅有10本出自中文作家之手。 假如我们扣除古诗选和译自法文的戴思杰《某夜,月未升》,真正译自中文的小说只有7本,分别是韩东的《扎根》(20XX)、余华的《兄弟》(20XX)、王刚的《英格力士》(20XX)、残雪的《五香街》(20XX)、徐小斌的《羽蛇》(20XX)、毕飞宇的《青衣》(20XX),以及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20XX)。 从这个极度悬殊的数字,我们不难看出中文书英译的困难重重。除了少,还很慢:这7部英译作品距离中文初版时间,最起码有4年的“时差”。其中最接近的是余华的《兄弟》,那也是20XX年的书了。余华与莫言、苏童都属于很早就被译介到英语世界的知名作者,也有出版社长期经营,他们尚且如此,其他华文作家就更不用提了。 尤有甚者,这7本小说中,《扎根》、《五香街》和《到黑夜想你没办法》都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出版,而是由大学出版社印行(分别是夏威夷、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市场上能见度低,主要在学术圈或图书馆流传。真正由美国大型出版集团发行的,仅有《兄弟》、《英格力士》、《羽蛇》和《青衣》。 我们很容易批判美国读者不看翻译书,而美国也确实是世界上最难打入的翻译市场。坦白说,这样的责难并不完全合理。从文化上来说,英语是最强势的国际语言,美国又地大物博,多数人一辈子国门都不曾踏出一步,叫他们去学习外语,未免强人所难。从产业上来说,美国出版高度集团化、寡头独占化,集团高层只重视数字,编辑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想签书还得先经过发行部门和营销部门的评估。即使编辑精通中文能通读全书,又要如何去说服最保守、最不想冒险的发行部门主管呢? 翻译文学进军美国市场难如登天,这是一个举世皆然的现象,我们不必觉得被人刻意冷落。就拿近年来美国最畅销的几本翻译小说为例子,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伊斯-萨丰的《风之影》早已红遍欧陆,英文版才姗姗来迟,距离西语版的时差“只有”3年,已经算快。此书在美国大卖50万册,堪称翻译书的奇迹,可是荷兰一国就卖了80万册,而荷兰的人口是美国的5%。 目前,当红的瑞典已故作家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英国和欧洲红翻天了才登陆美国,创下全系列在美销售破600万册的惊人成绩,堪称史无前例,但我们不要忘了,签下此书的美国编辑索尼·梅塔(Sonny Mehta)是Knopf出版社的发行人暨总编辑,可说是兰登书屋集团最有权势的男人,由他来主导这件事,当然比较顺利。韩国作家申京淑狂卖百万册的《寻找母亲》之所以能顺利由Knop编辑签下,也是因为得到梅塔本人的认可。 欧洲市场的“单点突破”策略 谈到中文书外译就先想到“进军美国”,确实是我们应该破除的迷思。同样翻成英文,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不论英国、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对中文书的接受度都比美国高出甚多,而且编辑更愿意找人写审读报告,然后根据这份报告、简短的英译样章、加上对选题的掌握和直觉,直接拍板。只要其中有一个国家的出版社买下英语版权,就意味着这本中文书将会有一个通行全球的英语译本,之后再拿这个译本去卖给美国、欧洲国家,岂不是事半功倍? 其次,我们更应该避免谈中文书外译就只想到翻成英文。英文固然是最普遍的国际性语言,但绝非翻译文学最活跃的市场。要谈翻译文学,我们一定得把焦点放在欧洲,那是一个文化交流几乎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欧盟的成立更使人才的移动频繁而便利,一个小孩可能有德国母亲、法国父亲,在意大利长大,在学校修西班牙语,加上必修的英语,轻松就通晓五种语言。文学作品的相互翻译在欧洲蔚为风气,不同国家的出版人更会互通消息,有好书一定争相走告,鼓吹“邻居”国与自己品味相近的编辑朋友一起买版权,甚至一起安排作者巡回签售。 中文书要打进欧洲市场,可采取“单点突破”的策略:只要有了一种主要欧陆语言的译本(德、法、西、意),就可以在其他欧盟国家畅行无阻,让编辑亲自通读全书,而不必依赖审读报告。事实上,许多中国作家之所以登上国际舞台,就是因为先有了一种欧语译本,才吸引到其他国家出版社的注意。例如荷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