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疗方案.docx

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疗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诊疗方案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为基础,参照“十五”规划教材,结合我院设备、人才实际,融入科室专家的个人经验制定。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鼻炎,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如迎风乘车、窗下入睡等。 (2)症状:首先症状为患侧耳后、耳下或乳突区疼痛,1~2日出现面部表情肌的瘫痪,3~4日达高峰。多在洗漱时感到面肌活动不灵、羞明流泪、口角漏水,进食时挟食,发现面部歪斜而来就诊。 (3)体征: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病侧额纹减少或消失,眼裂变大、闭眼不全或不能,试闭眼时病侧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Bell)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4)除面部表情肌瘫痪外,由于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尚有如下表现: 鼓索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镫骨肌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还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 (5)脑CT、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急性期 1.风寒阻络证: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或面部有蚁行感,面肌跳动,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阻络证: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 热毒入络证:起病突然,口眼歪斜,耳后疼痛,耳廓红肿发热疼痛,出现疱疹,面部疼痛,口干,口苦,咽喉肿痛,舌质绛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虚风内动证:多见于面瘫日久不愈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或有板滞感,面肌掣动,每于情绪激动或说话时发生口眼抽动,或闭目难睁。舌质淡,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发病当日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使病情早日恢复。 (一)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1、中医治疗: (1) 风寒阻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针灸取穴:风池(双)、翳风(患)、地仓(患)、颊车(患)、阳白(患)、四白(患)、合谷(双)、列缺(双)、血海(双)、太冲(双)。 操作:上述穴位均采用泻法,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每次留针30min ,每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1疗程。 拔罐:大椎、肺俞、膈俞穴,留罐1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 艾灸:面部做艾条回旋灸或面部温针灸,每次灸1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 中药处方:以牵正散配合玉屏风散加减。具体处方如下: 白附子6-9g 全 蝎6-9g 僵 蚕6-9g 当 归9-12g 柴 胡9g 防 风9g 葛 根9g 地 龙9g 白 芷9g 川 芎9-12g 炙甘草6g 以上述处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400ml早晚分服。 (2) 风热阻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针灸取穴:风池(双)、翳风(患)、地仓(患)、颊车(患)、阳白(患)、四白(患)、合谷(双)、尺泽(双)、曲池(双)、血海(双)、太冲(双)。 操作:上述穴位均采用泻法,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每次留针30min ,每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1疗程。 刺血:双侧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每穴放豆大血5-10滴,每日1次,5次1疗程。 中药处方:以牵正散配合银翘散加减。具体处方如下: 白附子6-9g 全 蝎6-9g 僵 蚕6-9g 金银花15-30g 连 翘9-15g 菊 花9g 板蓝根15-30g 丹 皮9-12g 赤 芍9-12g 大青叶15-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