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善县“打鼓草”的传承现状及保护思考
摘 要:作为汉族曲艺曲种重要组成部分的打鼓草,是一种集音乐与田间劳作为一体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主要在中耕复锄时演唱,功用是愉悦心情、鼓舞士气,褒勤贬懒,减轻劳累,激发劳动热情。是劳动人民在集体性农业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
关键词:永善县打鼓草 传承现状 保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XX)12-0-01
笔者在多次田野调查与史料查阅中发现,作为永善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打鼓草,它与其他地方的薅草锣鼓都有渊源,但因其产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受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审美情趣等因素影响,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笔者通过对永善县不同地域内打鼓草的传承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岗位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探索永善县地域文化特色,探讨永善县打鼓草的传承及保护。
一、“打鼓草”的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永善县汉民最早是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两广等地迁徙而来,雍正十年四川屏山县之一部分属永善副官村。从《中国民俗辞典》鄂西《鹤峰州志·竹枝词》:“栽秧薅草鸣锣鼓,男男女女满山坡,辈上儿放阴凉地,男叫歌来女接歌”,诗句中可以形象地展现出我县打鼓草情景。
古代中国的农民是典型的个体劳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但进入初夏以后,田地中的杂草长起来了,必须在短时间内除去,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民大都互助合作、以集体劳动的方式薅草。这一方面在于单家独户难以应对初夏时节杂草的疯长,另一方面则是山区和丘陵的立体型气候使得山脚、山腰和山上的杂草生长速度很不一致,因此农民们才可能组织起来,按山下、山腰、山上的顺序分期除草。成为集体劳动之后,对薅草进行组织协调的问题便产生了。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薅草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一定的监督之责也得有人承担,打鼓草应运而生。
二、永善县打鼓草概况
每逢薅草季节,谁家需要薅草匀苗,无需挨家挨户去请,只需向鼓师知会一声,鼓师自会根据主人的要求组织劳动力去薅草。薅草需在晴天将草快速地除完,否则会再次生长,无论是薅头道草还是二道草,都是需要唱薅草歌来配合劳动的。唱薅草歌不仅能“散闷”,还能在高强度的劳动中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据了解,当年在薅草的过程中,若薅得慢而又不唱薅草歌,就会被认为是“磨阳光”而被扣公分;若能唱薅草歌,即使慢一点关系也不大,不会有人怪罪;站得近的两个人,若一个能唱而另一个不能唱,则能唱者就可少薅点。此时,山上鼓声伴歌声,山鸣谷应,终日不绝,热闹非凡。
三、永善县“打鼓草”内容
1.永善县打鼓草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明白如话,比兴自然切贴、朴实生动,描写细腻入微,唱腔丰富,旋律起伏跌宕自由,叙述性强,乡土气息浓郁;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从上午到下午按顺序可分为请土地、办交聒、清早歌、接太阳、吃烟歌、花歌、立学堂、吃饭歌、扬歌、茶歌、唱古人、放风流、送太阳、连姣歌、送郎歌、收工歌等共十六章。
古今史话如“手拿钱纸白如云,歌郎要请土地神,土地公公哪家子?土地婆婆哪夫人?”用于祈求土地神灵保佑劳动中人们平安、顺利的,有讲述人类起源的“盘古开天混沌茫,天皇地皇与人皇,女娲炼石补天上,伏羲八卦定四方。”有讲述中华神话传说的“拐李先生道德高,钟离祖师把鼓敲。采和拍版投水渡,洞宾云中吹玉萧。”;教化类如“有心读书不耕田,读得书多点状元,状元要在书中取,哪有田中出状元。”风流韵事的如:“清早起来雾茫茫,鹭鸶飞过田坝塘,蚂蝗缠住鹭鸶脚,情妹缠住十八郎。”此类别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是“放风流章节”,内容分为上下风流两个部分,上风流的描述比較文雅含蓄,富有人生哲理与诗意。如表达真挚情感的“妹家当门一匹岩,小郎死了岩上埋,抬走妹家门前过,闻到花香活转来。”,表达人生哲理的“哥妹双双去插田,低头望见水中天,人人都说退步走,退步原来是向前。”劝农的“打杵落地三个叉,锄头落地种庄稼,盘起庄稼吃饱饭,生意买卖眼前花。”催工的“要薅快点薅,一要伸起蚂蝗腰,客人见了不好看,主人家见了好心焦。”劳动习俗类如:“开了口,开了声,打起花鼓闹阳春。行子要拿紧,遇口要扯抻。一薅秧苗往上长,百草盘芽草不生。”如“加势薅来加势干,薅它不完不上算,夹窝草儿扯干净,薅草薅拢石坎坎。”讲述劳作时的要求。描述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景如:“天要亮来天边黄,喊郎起来穿衣裳,早早穿衣早早走,生怕东方出太阳”。“四更鸡子叫愁愁,娘房女儿在梳头不,左梳左挽盘龙转,右梳右挽水波纹。”
2.唱腔丰富,曲牌多变,从早到晚腔调有放鸡子、戴花、螃蟹歌、太阳调、扬歌调等十多种。这些曲调节奏舒缓自由,起伏不定,叙述性强。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