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轧制力与轧制力矩计算
轧制力计算
6.1.1 计算公式
1. 公式是用于热轧时计算平均单位压力的半经验公式,其公式为( 1);
(1 m)(k)
( 1)
式中: m——表示外摩擦时对 P 影响的系数, m
1.6 f R h
1.2 h ;
H
h
当 t ≥800℃,Mn%≤%时, K=10×()(+C+Mn+)Mpa
式中 t —轧制温度, C、Mn为以 %表示的碳、锰的含量;
h
2v
— 平均变形系数, R ;η—粘性系数, 0.1(14 0.01t )C
H h
F—摩擦系数, f a(1.05 0.0005t) ,对钢辊 a=1,对铸铁辊 a=;
‘
C — 决定于轧制速度的系数,根据表经验选取。
表
C ’与速度的关系
轧制速度( m/s )
< 6
6~10
10~15
15~20
‘
1
系数 C
各道轧制力计算公式为
BH
bh
R h p
P F p
2
6.1.2 轧制力计算结果
道次
T(℃)
H( mm)
h(mm)
h(mm)
Ri(mm)
f
m
K(Mpa)
C‘
η
v(mm/s)
(Mpa)
BH (mm)
bh (mm)
表 粗轧轧制力计算结果
1 2 3 4 5
200
160
112
67
43
160
112
67
43
30
40
48
45
24
13
600
600
600
600
600
1 1 1 1 1
3770 3770 3770 3770 3770
1624 1621
1621 1615
P(KN)
19720
23743
26834
23778
20501
表 精轧轧制力计算结果
道次
1
2
3
4
5
6
7
T( ℃)
880
H(mm)
18
h(mm)
18
h(mm)
12
Ri(mm)
400
400
400
350
350
350
350
f
m
K(Mpa)
C‘
1
1
η
v(mm/s)
3310
5080
7260
9690
12930
15220
17000
(Mpa)
BH bh
2
(mm)
P(KN)
21307
20047
18505
15905
18050
11604
8800
轧制力矩的计算
6.2.1 轧制力矩计算公式
传动两个轧辊所需的轧制力矩为( 2);
M z 2Pxl
( 2)
式中: P—轧制力;
x —力臂系数;
—咬入区的长度。
上式中的力臂系数 x 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统计,其范围为热轧板带时 x=~. 。
一般的,轧制力臂系数随着轧制厚度的减小而减小。
6.2.2 轧制力矩计算结果
粗轧轧制力矩计算
表 粗轧轧制力矩计算结果
道次
1
2
3
4
5
Ri(mm)
h(m)
P(KN)
19720
23743
26834
23778
20501
x
M
精轧轧制力矩计算
表 精轧轧制力矩计算结果
道次
1
2
3
4
5
6
7
Ri(m)
h(m)
P(KN)
21307
20047
19319
16877
20854
13703
10378
x
M
力能参数校核
轧制力能参数
表 轧辊的物理性质
轧辊名称
材质
许用应力
泊松比
弹性模量( Gpa)
工作辊 F1~F3
实心锻钢
[ σ]=120MPa
E=206
[ τ ]=60MPa
工作辊 F4~F7
高镍铬
[ σ]= 120MPa
E=206
[ τ ] =60MPa
支持辊 F1~F7
高速钢
[ σ] =120MPa
E=206
[ τ ] =60MPa
R1 工作辊
合金锻钢
[ σ] =120MPa
E=206
[ τ ] =60MPa
R1 支持辊
合金锻钢
[ σ] =120MPa
E=206
[ τ ] =60MPa
咬入角校核
在设计轧制板带钢时,必须保证其能稳定咬入。其咬入角主要取决于轧机的形式、轧制速度、轧辊材质、表面状态、钢板的温度、钢种的特性及轧制润滑等因素的影响。
热轧带钢的最大咬入角一般为 15°~ 20°,低速轧制时为 15°. 轧件能被咬入的条件为摩擦角大于咬入角,即 tan β≥ tan α, 并且一般的,轧制速度高时,咬入能力低。
根据压下量与咬入角的关系:
h D (1 cos ) , tan β=f
由此公式,α 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咬入角计算结果
项目
R1 第二道
F1 ~F 3第一道
F4
~F7 第四道
Tanα
tan β
考虑到速度因素,以上计算符合要求,咬入能力满足条件。
轧辊强度校核
在本设计中,由于粗轧五道采用同一台轧机,精轧 1~3 机架辊径相同, 4~7 机架辊
径相同,所以对于同一辊径的情况下, 只需要校核轧制力最大的一道。对于 R1 校核第三
道, F1 ~ F3 校核第一道, F4 ~ F7 校核第五道。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