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束旁道电生理特点和Mahaim电位导管射频消融中意义..docx

房束旁道电生理特点和Mahaim电位导管射频消融中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束旁道电生理特点和 Mahaim电位导管射频消融中意义 Mahaim纤维由 Mahaim在 1937 年最先提出 [1] ,房束旁道的概 念则是随着近代心内电生理研究及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对 Mahaim纤维认识的 深化 [2] 。本文报道 2 例房束旁道介导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房束旁道的电生理特点与 Mahaim电位在导管射频消融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1997 年 7 月至 200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2 例临床拟诊为房束旁道介导 的逆传型 AVRT患者。例 1,男性, 25 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16 年,频率 180 次 / 分;例 2 ,女性, 18 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7 年,频率 230 次/ 分。发作时均有明显心悸,女性患者尚伴有头晕、胸闷,均无晕厥发生。发作持续时间 30 分钟至 13 小时,静脉注射心律平可终止心动过速。 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律心电图 1 例正常, 1 例有轻微预激(图 1),心动过速时心电图 QRS波宽大畸形,且呈左束支阻滞形及电轴左偏(图 2)。 1.2 电生理检查与射频导管消融 1 例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 个半衰期以上、另 1 例在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下行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常 规 1%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及两侧股静脉,分别将6F 4 极标测 电极置入冠状静脉窦、高位右房、希氏束和右室心尖部,用RECOR电生理记录 仪记录,用 Websten 8F 加硬消融电极导管沿三尖瓣环标测、消融。 2 结果 2.1 电生理检查 2 例患者食道及右房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 QRS波宽大畸形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及电轴左偏。窦性心律时起搏右房可发现与心动过速时各导联相一致的宽 QRS波心电图(图 3)。心房高频起搏时 AH逐渐延长, HV逐渐缩短,最后融合于 V 波,呈递减性传导。快速心房起搏时,短而固定的 AH间期伴有恒定程度的预激。右室起搏时静脉注射 ATP 20mg出现房室分离,示旁道无逆传功能。 2.2 射频导管消融 2 例患者均采用左前斜 45°,沿三尖瓣环房侧在窦性心律与心房起搏下标测和消 融。采用单极与双极标测相结合,以标测到 Mahaim电位( AP)及心室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 2 例均在右后侧壁( 7~8 点)标测到 AP及心室相对较早激动部位,但均未标测到 VA融合处(图 4)。在此点用 30~50W功率放电,例 1 放 电 5 秒后心房起搏示房束旁道前传预激波消失,重复术前程序刺激心动过速不再诱发。例 2 用大功率放电后旁道前传预激波一度消失,稍后又恢复,且于窦性心律下放电时曾出现短阵交界区心律。此处反复放电后于心房起搏下旁道前 传预激波终未消失,但重复术前程序刺激(含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动过 速不再诱发,故结束手术。消融次数 3~ 15 次, X 线曝光时间 40~100min,无 手术相关并发症。分别随访 5 年、 3 个月, 2 例均无心动过速复发。 3 讨论早期关于 Mahaim纤维的研究是指房室结或希氏束与心室肌之间的传导纤维,即结室纤维和束室纤维。 80 年代有学者报道 [3] 临床上类似于结室纤维的患者实际上可能是连接于心房和束支或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纤维,但由于无令人信服的心内电生理依据而未获广泛认同。近年来临床电生理的研究及导管射频消融的 效果证明,这种房束纤维远比结室纤维常见 [4] ,且房束纤维具有 Mahaim束的电生理特点,因此又称之为 Mahaim束型旁道。 房束旁道介导的心动过速临床少见,国内学者报道在心动过速患者中仅占 2.6 ‰[5] 。房束旁道的组织学 结构与正常房室结的细胞成分十分类似,故有人认为是在房室环形成过程中,正常房室通路发生了分离,出现了正副房室结的异常变异,这种旁道可视为“副房室结”,房束旁道的心房端位于右房游离壁,心室端位于右室心尖部, 因此室上性激动下传时右室心尖部最早激动 [6] 。 房束旁道的电生理特点为:①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无或仅有轻微预激波。②传导速度慢且不应期 短。与正常房室结相比,房束旁道相当于房室之间的一条慢径,类似于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因此当提前的室上性激动下传时可遇到房室结不应期,激动则经不应期较短的房束旁道“缓慢”下传,到达心室后恰逢房室结脱离不应期,则经房室结逆传形成逆向型 AVRT。③仅有前向传导而无室房逆传,故在心房起搏时 QRS波与心动过速时的 QRS波相同,食道或心房程序刺激可以诱发心动过 速 [7] 。④具有递减性传导。房束旁道的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类房室结样的电生理特点,右房起搏可出现文氏下传,静

文档评论(0)

152****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