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二章 机器人结构、应用与主要指标.pdf

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二章 机器人结构、应用与主要指标.pdf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机器人结构、应用与主要指标 一、机器人特点 二、机器人系统结构 三、机器人的分类 四、机器人术语与性能指标 五、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 2 一、机器人的主要特点--通用性和适应性 1.通用性(Versatility )指某种执行不同的功能和完成多样 简单任务的实际能力。 机器人的通用性取决于它的几何特征和机械能力,即指执行 不同功能完成同一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不同简单任务的能力。 或者说在机械结构上允许机器人执行不同的任务或以不同的 方式完成同一工作。 决定通用性的方面因素:机器人自由度以及末端执行器的结 构和操作能力。一般自由度越多,通用性越强 通用性也意味着,机器人具有可变的几何结构,即根据生产 工作需要进行变更的几何结构;或者说,在机械结构上允许 机器人执行不同的任务或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工作。简单 的说,就是以不同的方式执行同一任务,或执行不同的任务。 3 2.适应性(Adaptivity ) 指其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即要求所设计的机器人能够自我 执行并适应未经完全指定的任务,而不管任务执行过程中是 否发生了所没有预计到的环境变化。 这一能力要求机器人具有人工知觉,即能感知周围环境。 在这个层次上,机器人运用它的下述能力: 1) 使用传感器感测环境的能力; 2) 分析任务空间和执行操作规划的能力; 3) 自动指令模式的能力。 4 • 工业机器人的适应性:是它所编好的程序模式和运动速度 能够适应工件尺寸和位置,以及工作场地的变化。 • 主要考虑两种适应性: 1) 点适应性:它涉及机器人如何找到点的位置。 2) 曲线适应性:它涉及机器人如何利用由传感器得到 的信息沿着曲线工作。包括速度适应性和形状适应性。 速度适应性涉及选择最佳运动速度的问题。即使有了完全确 定的运动曲线,选择最佳运动速度仍然困难。有了速度适 应性之后,就能够根据传感器提供信息调整机器人运动速 度。 形状适应性涉及要求工具跟踪某条形状未知的曲线问题。综 合运用点适应性和曲线适应性,能够对程序进行自动调整。 5 三、机器人系统结构 • 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 6 机器人系统的结构 • 1)机械结构系统 • --是机器人的主体部分,由基座、手臂、末端执行器三 大件组成。Or 由臂、关节和末端执行装置(工具等)构 成 • 如果基座具备行走机构便构成行走机器人。 • 如果基座不具备行走及腰转机构,构成单机器人臂。 • 手臂一般由上臂、下臂和手腕组成。 • 末端执行器连接在机械手的最后一个关节上。 7 机械系统(又称执行机构)包括:手 部、腕部、臂部、腰部、基座部 手部:又称末端执行器,是直接工作 的部分,可以是各种夹持器; 腕部:与手部相连,多为轮系结构, 主要是用带动手部完成预定位姿的 部分,使结构最复杂的部分; 臂部:用以连接腰部和腕部,通常由 两个臂杆(小臂和大臂)组成,用 以带动腕部作平面运动; 腰部:用以连接臂和基座的部件,通 常是回转部件,腰部的回转再加上 臂部的平面运动,就能使腕部做空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