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ygiene ;第一章 绪论(2hr);学习要求:;(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1、环境概念;环
境
组
成;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特性:
通常为多介质形式存在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POPs )。
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自然突变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组成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
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2、环 境 分 类:;组成环境的环境因素
物理性:
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化学性:
大气、水、土壤中各种有机、无机化学物质,适宜时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必需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
生物性因素:
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变应原
社会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等。;生物因素: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和动物皮屑等)。
当前发展中国家有10亿多人受到介水传染病的威胁,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水传播疾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SARS 、疯牛病(盶病毒) ;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接、潜在的危害
WHO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10亿多人受介水传染病的威胁,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与水传播疾病。
截至2003年8月7日,流行于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8422人,其中我国内地5327人,死亡919人,死亡率近11%。
因此,对生物性污染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研究仍是环境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内容。;环境化学物;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研究新热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圈;环境;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物质生活条件。 如四川都江堰 、长江三峡大坝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
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Secondary environment;;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饮水污染、空气污染及未加处理的人类废弃物引起的死亡人数达770万人,占全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5%。 ;全 书 的 内 容;研究内容; (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Hormesis效应;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Introduction ;发展简史
古代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近年来;《黄帝内经》中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顺四时而知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节阴阳而调刚柔”。
水源清洁与健康:《管子》里明确记载“当春三月,……抒井易水,所以去滋毒也”。《后汉书·礼仪志》载有 “夏至日浚井改水,……可以去温病”。 ;水质成分与健康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
居住环境与健康:《左传》载有“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土厚水深,居之不疫。”西晋《博物志》指出“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 ;新中国成立以前:
1879年建设首座自来水厂到1949年的 70年间全国日供水量240万吨,管网总长6589km,只供给外国租界和大的工商业区约962万人饮用 。
少数医学院校虽开设有公共卫生课程,但环境卫生只占其中小部分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在全国部分医学院校设立公共卫生专业,环境卫生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目前,全国已有61所院校设立有预防医学专业。
在“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全国环境卫生工作蓬勃发展,促使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