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6学年试题二练解析选择题.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 学年高三二练历史 选择题分析 24 题 考查古代巩固封建统治措施 A 秦朝时尚未有天人感应 B 未体现君权的加强 C 材料主要是体现灾后君主的自谴诏书,目的 不是为了教化百姓,而是为了稳定民心。 所以最后答案选 D 25 题 考查儒学的发展 ? B 三教合一的时间是在隋朝 ? C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是在隋唐以后 ? D 在魏晋时期佛道兴起,儒学地位虽然稳固 但未加强 ? A 是正确答案。因为材料中的 “ 天理自然 ” 明 显是道家的思想,君臣上下是儒家的学说 26 题唐朝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 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氏族志》的修订,并 未涉及选官制度,所以 D 不能选; ? 材料中是以在朝为官的标准来定品级,也就 是已经在朝的官员,相反未在朝为官的品级 下降,所以 A 不能选; ? 未在朝为官的氏族品级下降,冲击了当时的 门第观念,但不能说是否定当时的等级观念。 ? C 答案也不完善,应该是提高了在朝为官的庶 族地主的地位或部分庶族地主的社会地位 《氏族志》是唐太宗为了调整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 的关系而制定的制度。 ? 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贞观六年唐太宗令 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 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 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 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 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 ? 唐太宗修《氏族志》,表面上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谱学传统,实际并不如此。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选 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 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而《氏族志》打破了以往纯 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 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这 些变化首次触动了以往的门第等级,具有进步因素,也 符合当时新旧士族阶级的变化状况。但必须指出,唐太 宗的 尚官 原则,只是代替魏晋以来 尚姓 的修谱标准, 不等于否定了门阀观念,而是更多侧重扶持统治集团, 调和门阀间鸿沟以期保持大体平衡。唐太宗的 尚官 原 则在当时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想搞新门阀与 世封制,结果必然趋向保守。据此,既不能把他的新门 阀观与旧门阀观混为一谈,也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 通过修《氏族志》,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 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 步打击,只有关陇士族大致保持了旧日地位。 唐太宗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并为 30 年后颁 布《姓氏录》,彻底否定传统的门阀制度打 下基础。 27 题古代市镇的发展 ? 材料反映了南宋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 均商税额分布情况。 ACD 三项在材料中都 未体现。 ? 材料表格中反映了各市镇年均商税额并不 相同,所以反映出所属各地商业市场发展 不平衡。 28 题 “ 铁路国有 ” 和 “ 保路运动 ” ? 立宪派主张的是在中国实行 “ 君主立宪制 ” ,反对 暴力推翻清政府通知,所以 AD 不能选 ? “ 铁路国有 ” 实际上是将铁路修建权收回,不再由 中国商人修筑,而是交由外国列强在华修建, 通过修建铁路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 而立宪派反对铁路国有,所以具有反帝的倾向, 同时反对清政府的政令,所以具有反封的意思。 再有现在的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已经一丘之貉。 ? B 项中维护商人经济利益是有的,但与 C 相比的 话,维护国家主权更为主要。 ?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 1910 年,英法德美 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 1911 年 5 月 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 动下,宣布 铁路国有 政策,将已归商办的 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 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 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 府颁布 尠 铁路国有 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 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 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 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宣统三年( 1911 年),清政府假铁路国有 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 卖给英、法、德、美 4 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 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 保路运动在四川省最为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 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 10 万计。清 政府下令镇压。 ? 1911 年 9 月 7 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 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