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诵读”到“尝试创作”三部曲.doc

从“经典诵读”到“尝试创作”三部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经典诵读”到“尝试创作”三部曲 “各人一亩三分地,思维远近定留去。” 这是我为自己而写,为自己而定的一个关于“教育与传承”的自励。 引子 星期五。第七节。 照例,这是一节“诵经典·练书法”的校本课。 照例,学生开始诵读:“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接下来的事情没有照例。因为接下来我没有照例。我有了一个新念头:考考他们!看看学生是否是真的理解了,领会了,会对对了。 一 对字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风”,在“风”字的下面画了一条横线,问学生:“你们谁能把它对出来?”绝大部分的学生一起说道:“填‘雪’,因为‘云对雨,雪对风’。”于是我表扬说:“不错不错,知道反过来验证使用了……”接下来的表扬的话我没能接下来说完,因为有学生打断了我的话。 “老师,我不对‘雪’,我对的是‘雨’!” 一句焦急而又响亮的话语,带着坚定地颤音钻入我的耳中。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经常会开点小差的徐翔雁。看着他那因急切而通红的脸,看着他略带躲闪又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大声对其他同学说:“他的答案也是对的,而且更特别。从平仄来说,‘风’第一声,是平声字,‘雨’第三声,是仄声字,是符合平仄相对的规律的。有创意!值得鼓励!” 一片热烈的掌声。掌声中,他的脸更红了,可眼神却更坚定了。 我盯着他的眼神,对他说:“敢不敢再接招?”他把下巴一抬,没说话。 我转身,在“风”字前面加了一个“狂”字,上联就变成了“狂风”。 徐翔雁想了一下,说:“暴雨。” 我说:“对的不错,成语拆开用,妙!上联狂风够吓人,下联暴雨更吓人,我担心接着会来沙尘暴……”学生轰地笑了起来。 我继续对徐翔雁说:“脑子很灵活,你能不能让雨下小点,下斯文点呢?”这时边上有学生叫到:“小雨小雨!” 徐翔雁想了一下,没有说‘小雨’,他说了两个字——“细雨”。 我说:“妙极!妙极!狠狠鼓励一下!”然后我对他说:“同学们说对‘小雨’,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他回答:“老师,‘小雨’应该对‘大风’,可你出的上联是‘狂风’。”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这时掌声再一次响起,比上一次更响亮。 这时我心中很高兴,一个自己对自己说:“见好就收吧,已经有很大的惊喜了!已经大大超过了先前的预期了!够了!该书归正传,走回原路了!”而另一个自己跳出来说:“继续!继续!看看他们的底线,探探他们的极限,试试他们能到怎样的地步!挖挖他们能到怎样的水准!” 闪电般的念头电闪般地交锋,结果很快决出:“继续”!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二 对对 (书接上回,言归正传) 我在“狂风”前面加了一个“北”字,上联就变成了“北狂风”。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南细雨!”我右手在黑板上补上“南”字,左手向后翘起大拇指。 我继续加,在“北狂风”前面加了一个“塞”字,上联就变成了“塞北狂风”。 学生静默。 于是我解释了一下“塞北”的意思。提醒他们:“你们看看‘塞’的下面是什么字?”学生说是“土”字。我继续提醒:“‘土’一般对什么?”绝大部分学生说:“水。”我赞同说:“没错!古人对对联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水土不服嘛。那么根据这种规律在对含有‘土’的字能够用‘水’的字来对。”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起来,刚有说“什么是含有水的字”,那边就说“笨,两点水三点水不是水吗?” 杨紫丹说:“河!河!‘塞北’对‘河南’!”我说:“好!” 这时姜锦洋说:“江!江南!‘塞北’对‘江南’!” 我品之思之说:“妙!妙极!想不到!想不到竟然有如此绝对!塞北虚指,江南也是虚指,绝妙之极,绝妙至极!为表敬意,我们先用掌声鼓励十秒钟!” 十秒钟的掌声,悠长而热烈。 游戏继续。我继续加字,在“塞北狂风”的后面加了一个“卷”字,上联就变成了“塞北狂风卷”。 姜锦洋思如泉涌,当其他同学还在拧眉挠头看天嘟囔是填“飘”还是“飞”的时候,他说:“斜。‘江南细雨斜’。因为‘斜风细雨不须归’,既然‘风’斜,那‘细雨’也斜,‘微风斜细雨’,渔翁不须归。” 闻之惊艳,听之绝倒。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想象忍不住,于是予以补充点评:“‘卷’与‘斜’极具画面感,塞北之粗犷豪情,江南之细腻温婉,尽在其中矣!” 至此,终成一副绝对:“塞北狂风卷,江南细雨斜。” 值此群情汹涌,再上高潮之际,一个自己对自己说:“现在能够见好就收了吧,已经绝大的惊喜了!已经到了惊艳的地步了!够了!够了!真的够了!!”而另一个自己又跳出来说:“继续!继续!看看他们能不能给出更大的惊喜!” 闪电般的念头又一次电闪般地交锋,结果又一次很快决出: “继——续”!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 成诗 ?(书接上回,言归正传) 我极力压住内心澎湃而复杂的冲动情绪,以掺杂了骄傲兴奋愉悦狂欢的细胞颤动传递出尽量平静而抒情的语调读出:“‘塞北狂风卷,江南细雨斜。’请大家连续朗诵三遍。” 学生带着仿似看出来什么的窃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