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学习资料总结..docxVIP

天津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学习资料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学》 学习资料总结 1 第一章 绪论 1、伤寒学 :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为研究对象, 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 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 最终目的 的一门学科。 2、《伤寒论》简介: 作者 张仲景 / 张机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评价 “方书之祖” 载方数 113(缺一方),故实际 112 首 3、《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 最早版本 唐·孙思邈 《千金翼方》九、十卷 宋本 宋·林亿校正(原刻本不复见) 赵本 明·赵开美复刻本(复刻宋本) 通行版本 金(南宋绍兴十四年)·成无已《注解伤寒论》 成注本 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 4、 伤寒 : 广义: 一切外感热病 的总称。 狭义:指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 的疾病 2 5、六经与六经病: 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属脏腑和经 六经 生理性概念 络的生理功能 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互相联系又相对 六经病 病理性概念 独立的证候 6、伤寒的基本原则: 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扶正祛邪,分清主次 伤寒的基本原则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明确标本,分清缓急 正治反治,依证而行 7、六经病的传变及发病方式 : 传变方式 越经传、循经传、表里传 六经病 发病方式 合病、并病、直中、两感 8、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 ① 正气的盛衰 ② 邪气的轻重 ③ 治疗的当否 3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辨证要点:恶寒(恶风) ,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2、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二、太阳病分类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辨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2、病机: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名为伤寒。 1、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2、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4 【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1、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轻微恶寒) ,脉浮数。 2、病机: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 3、治则:辛凉解表。切不可辛温发汗,否则易生变证。 四、辨太阳病的传变与否 8】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太阳病的自愈时间是:七日 2、太阳病预防传经的方法是:针足阳明 3、“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含义? / 太阳病,欲作再经时,针足阳明的意义? 若太阳病七日以上, 病证不愈, 邪气有向阳明传经的趋势,则应针刺阳明穴位,疏通 经络,振奋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 防止传变的发生, 使邪仍留滞太阳, 直到正胜邪去而痊愈。 5 第二节 太阳本病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辨证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2、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3、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4、方药:桂枝汤 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法: 桂枝:芍药 = 1 :1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一辛 一酸,一散一敛, 一开一合, 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 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调和营卫。 6、桂枝汤的煎服法: 1)浓煎 1 次,分 3 次温服。 2 )获效停服: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 3)未效更服:若不汗,可再服;又不汗,再服并缩短服药间隔,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 4)若不出汗者,可服至二三剂。 7、服桂枝汤后的调护法: 1)喝热粥、盖衣被:益胃气、助卫阳、促发汗 2)汗出标准:微汗,以全身湿润为度,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遍身漐漐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 3)留心观察:汗出停药。病情较重者,昼夜服药,当 24 小时留心观察 4)药后忌口:禁用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6 【 95】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 宜桂枝汤。 提要 :太阳表虚证的证治 【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提要 :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时的处理方法 53】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