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通用版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  007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评价 命制人:颜庭学 审阅人:陆洋 一、考点解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明了诗歌题材,把握情感内容,注意表达技巧  ” 1、赠友送别诗 抒写离别之情。 例如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喻显情 例如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渭城曲》(《阳关三叠》)借酒抒情 例如 3: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借物衬情 例如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诗人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借景抒情: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的意象: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水 、春色 、送别之地 2、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 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 1)悼念亡妻深情 如:苏轼《江城子》 ( 2)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 胸中的不平之气。把屈原的《离骚》 、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3、写景抒情诗 1)借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 抒发诗人主观感情 的诗作。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第 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留意 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 巧等等。 ( 2)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 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 ,后有“景” ,诗人是为“情”而 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 ,“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 的。如何欣赏? 3)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4、思妇闺情诗 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 歌。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二是描写美人,其对人物 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 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 鹧鸪。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如: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5、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 感情,而是采用象征、 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逼真地写出所咏之 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既不停 留在事物的表面, 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和靖),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 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被诬入狱的骆宾王的咏蝉,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 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 《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