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行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docx

电线电缆行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线电缆行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全球名列第一的年 7000 亿的产值。电 线电缆产业发展迅速, 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根据资料显示, 近十几 年来,电线电缆行业产值年均增长达 15%以上,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减缓了电线 电缆高速增长, 一些新兴产业如多晶硅等投资过热, 对线缆行业重复建设也敲响 了警钟,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那么电线电缆业转型升级靠什么呢?重视 软 实力的提高是关键, 软实力 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灵魂,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 争力。 标准是我们的短板 标准,既是产品技术的综合体现, 也是竞争策略的技术手段。 当我们和世界 制造强国叫板的时候, 当我们的目光开始投向全球经济的时候, 当国内的生产制 造能力出现结构性过剩、 众多的规模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 我们发现国 外经济体制除了有一系列的贸易保护壁垒之外, 还往往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来设 臵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同样让我们付出足够的生产成本和推销成本。盘算下来, 我们可能还是赚的劳动力的辛苦钱。进入美国市场要通过 UL 认证,到欧洲去, 要符合欧盟标准; 甚至有欧洲某产业标准机构每两年就要修订一次标准, 然后推 出一个新版本, 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你围着他们制订的标准转。 这就是他山之石 与中国不同的西方国家是一个完全的私有制国家,国际 IEC 标准的前身最 初也是诞生在单个企业主地盘的产物。 只不过他们较早的具有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战略意识而已。意识的觉醒, 是民族差异、 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不反对跨国公司来华竞争, 但我们 同样要学会和他们竞争的技术谋略。 如果中国自己国际招标的大项目, 也设定符 合GB的技术条款,今后的市场竞争优势就会明显体现出来。问题的关键是我 们的标准远远跟不上新兴产业、 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 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风电、 核电、光电复合、智能电网等一大堆的前沿产品都没有 GB标准的前期介入。 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犹如水和鱼。 虽然我们也黯熟市场换标准的可能, 我们也不需 要埋怨 G B 是否跟得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为了电线电缆庞大的市场,也为 中国线缆经济融入全球市场打好前站, 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标准竞争意识和民族担 当的责任意识。 注重自主创新,强化专利意识 专利和创新意识是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中期, 在创新 能力上面临着新的考验。 目前,国内企业的拥有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较少, 实用新型专利比较多; 可跨国集团往往申请的专利一般都是发明专利 ,可以看出国内公司与跨国集团的 差距所在。另外,资料显示,如果按照人均计算,我国专利仅为发达国家的 0.14 左右。由此可见,我们提高专利的申请很有必要。 一般情况下,行业排名靠前的骨干企业,专利数据上升速度也比较快,技术 优势也明显凸显。相反,在经营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的企业, 企业需 要维权等方面就会遇到不少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结合电缆行业产品目前现 状,拓宽开放的科技视野、关注世界电线电缆行业自主技术的创新源头, 整合信 息资源,不遗余力地推进技术创新,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意义的专利技术、 专利 产品。同时,将专利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专利技术最终 要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电线电缆企业的发展, 科技是支撑,人才是 关键,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把科技作为核心推动力和重要抓手, 才 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 的生命,那么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目前,线缆行业综合素质好的技术性、 综合性人才奇缺。究其原因是诸多企 业都想让人才拿来就派上用场,却很少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流失已严重影响 电线电缆行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对于刚毕业的电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他 们学的理论知识的确不少,因接触的实际不多,进入工厂后,应对实际问题的时 候往往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出现很多错误的分析判断,也许会人为的给公 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个时候公司就感觉这个人能力不强水平有限, 不再给予 他提升的空间,不再作为培养对象放手在重要岗位了, 很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 有的技术人员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自由发挥, 领导过多干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创造性明显减弱,行业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 在技术人才上往往会出现断层现象。 特别是拥有较高技术研发动手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以及既具备科研开发能力且有 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科研管理人才很少。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 科研和生产脱节, 是企业司空见惯的问题。 其中根 本原因,就在于科研和生产两大部门的利益取向不一致, 进而导致研发单位和企 业之间缺乏共同语言, 常常互有发生 对牛弹琴 的感慨, 实质上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