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昆虫杆状病毒 昆虫杆状病毒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 的病原微生物。其宿主特异性高,一种病毒 往往只感染一种或几种近缘昆虫,不感染脊 椎动物。因此,这类病毒对人、畜及环境安 全,且病毒粒子被包埋在蛋白质晶体内使其 十分稳定,作为杀虫剂在虫害的生物防治中 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昆虫杆状病毒 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大小为 80 ~ 180kb , DNA 分子呈超螺旋双链闭合环 状。其病毒粒子是由杆状核衣壳和包 被它的 2 层脂蛋白囊膜所组成,而核衣 壳则包括蛋白质衣壳和病毒 DNA 分子与 碱性蛋白构成的髓核。在感染宿主细 胞后能够产生 2 种表型的病毒:一种是 包涵型病毒,另一种是芽生型病毒。 包涵型病毒主要进行昆虫之间的感染 传播,而芽生型病毒则负责昆虫体内 感染的扩散。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我国的昆虫病毒防治开始于 1973 年 左右 , 蒲蛰龙等在广东首次发现马尾松 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 DpCPV ) 。 1988 - 1993 年间 , 在湖北、新疆、河南、河北 等省利用松毛虫 CPV 病毒防治松毛虫 , 总计面积约 7 万 hm 2 , 其防治效果相当于 当前的高效化学农药。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另一项应用广泛的病毒是棉铃虫 NPV 病毒。 20 世纪 70 年代 , 我国产棉区广泛开展了利用棉铃虫 NPV 防治棉铃虫的田间试验 , 并在湖北兴建了第一 座国家投资建设的年产能力为 30t 的棉铃虫 NPV 制 剂工厂。 武汉大学刘年翠等 (1978) 开始对菜粉蝶颗粒体病 毒 (PrGV)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该制 剂在我国 29 个省市、 216 个单位进行了 1.33 万 hm 2 田间试验 , 标志着昆虫病毒杀虫剂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基本模式已经形成。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棉铃虫 棉铃虫杆状病毒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菜粉蝶(菜青虫) 菜粉蝶颗粒体病毒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戴冠群等 (1973) 在广州地区首次分 离到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PINPV) 后 , 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与广州市中 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 , 于 1998 年生 产出商品化的 “虫瘟一号”病毒杀虫 剂 , 杀虫效果良好 , 年产量达 30t 以上。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斜 纹 夜 蛾 多 角 体 病 毒 斜 纹 夜 蛾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具有对人畜、环境 安全,且不产生严重抗性的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很 明显。首先是杀虫谱狭窄,相对于化学农药的广谱, 其一般只对几种昆虫起作用,如家蚕病毒 ( BmNPV )不感染柞蚕,而柞蚕病毒( ApNPV ) 也不感染家蚕,有些病毒虽然也交叉感染,但其对 其他宿主的感染毒力显著降低。其次是潜伏期长, 杀虫速度缓慢。其对害虫的田间致死时间一般需 7 ~ 14 d ,而不像化学农药那样快速杀灭害虫。 重组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进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具 有共同的起源。从这个共同的祖先开始,杆状病毒 的差异程度随着病毒基因组上的许多单基因或基因 片段的获得或缺失不断增大。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克服野 生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缺点,科学家开始尝试 各种分子生物学改造以获得重组昆虫杆状病毒。 重组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⑴修饰病毒本身基因以提高杆状病毒的感染力 ; ⑵在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以增强病 毒毒力(研究较多) ; ⑶用异源病毒重组来扩大杆状病毒杀虫谱。 ⑴修饰病毒本身基因 ? e.g. 缺失 egt 基因 ?? egt 基因是杆状病毒在个体水平调控感染宿主生长发育 的唯一已知基因。缺失 egt 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引起幼虫生长 发育代谢的失调 , 加速感染虫体的死亡。 OReily 等 (1991) 发现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一个早期 非必需基因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基因 , 该基因 受早期启动子控制 , 编码的一个 506aa 蛋白能阻止幼虫蜕皮 和化蛹 , 促进病毒自身的增殖。缺失该基因的重组病毒能比 野生型病毒提早 27.5h 杀死粉纹夜蛾幼虫 , 受感染的幼虫取食 量也减少了 40% 。 ⑵插入外源基因 e.g. 插入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编码的植物蛋白酶抑制 因子作为植物抵抗害虫的天然防御体系 , 近年来已 引起人们的注意。季平等 (1996) 把慈姑蛋白酶抑制 剂 B 基因插入家蚕 BmNPV 基因组中 , 获得了带慈姑 蛋白酶抑制剂 B 基因的重组家蚕 BmNPV 。重组病毒

文档评论(0)

fengxingz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